风电与光伏板块电话会议核心观点总结
本次会议聚焦风电、光伏两大新能源赛道,围绕板块拐点、细分机会及标的推荐展开,核心观点如下:
一、风电板块:聚焦“海风出海+风机盈利修复”双主线
1. 海风出海:高景气且指向27年业绩,估值确定性强
- 国内拐点明确:9月起国内海风进入招中标高峰期,每周约3-4GW量释放,三季度业绩同环比高增50%以上,四季度业绩加速,且非脉冲式增长。
- 海外订单可期:海外市场已现拐点(如大金货单、业绩),11月欧洲市场塔桶、海缆方向将陆续出现服务于27年的订单;欧洲27年海风装机需求持续提升,29-30年预计达10GW,叠加日韩新兴市场,出海需求高增。
- 核心逻辑:新能源板块中少有的能清晰看到27年增速加速的方向,且订单直接指引27年业绩,解决市场对长期增长的担忧。
- 重点标的:大金重工(海外订单加速,27年业绩弹性大,中长期目标市值900亿)、海力风电(国内深远海份额提升,出口布局导管架)、东方电缆(Q3业绩拐点,海外高压直流订单突破,高毛利订单占比50%以上)。
2. 风机板块:盈利修复从陆风向海风延伸,出海+涨价驱动
- 修复逻辑:4月起率先推荐金风科技,核心在于国内风机价格自去年10月持续回暖,且出海、海风带来风机单价“通胀”逻辑;陆风风机不含塔筒涨价7%、含塔筒涨价14%,价格修复超预期。
- 业绩兑现:Q4及明年将迎来报表端体现,陆风大型化放缓+前期价格战见底,运营商更重全生命周期成本,价格修复具备持续性;风电电价优势显著(如山东风电电价0.32元/度,比光伏高0.09元/度),25年风电装机占比有望达50%、超光伏。
- 重点标的:
- 金风科技:风机盈利困境反转,出海放量带动利润,24年利润预计63亿,A/H股估值仅10倍/9倍。
- 运达股份:风机收入占比高,盈利修复弹性最大,海外订单同比增100%+,24年利润预计18亿,估值8倍。
- 明阳智能:海风龙头,推出员工持股+期权(占总股本1.3%)彰显信心,海外海风风机毛利率超50%(国内仅3000元/瓦,欧洲达9000元/瓦),24年估值不足10倍。
二、光伏板块:底部组件成四季度重点,反内卷+业绩反转驱动
1. 板块定位:新能源中唯一未上涨板块,存在高低切换机会
当前光伏股价处于历史底部,市场对明年装机预期悲观,但横向对比新能源板块性价比凸显;四季度资金或从储能、锂电等高涨幅板块切换至光伏。
2. 核心逻辑:反内卷重心下移+Q4业绩反转
- 反内卷重心从硅料转向组件:硅料价格已达50-55元/公斤,头部厂商盈亏平衡或盈利,反内卷目标基本实现,且股价已反映明年硅料6万元/吨预期;组件价格涨幅滞后上游(电池涨0.09元/瓦,组件仅涨0.01-0.02元/瓦),后续成本端(低价硅料库存消耗)、需求端(国内集中式+海外圣诞备货)将推动组件顺价,政策重心也将向组件倾斜。
- 业绩反转明确:Q2组件厂商亏损多因库存减值,Q3将大幅减亏;Q4头部厂商有望扭亏,一方面受益于价格上行期的库存收益+出口退税政策,另一方面高功率组件(如TOPCon 3.0、BC组件)量产带来溢价(645-650瓦组件将推向市场,溢价显著)。
3. 重点标的
- 隆基绿能:BC组件产能快速爬坡(单月2.5GW+,Q4出货10GW+),率先扭亏;参股储能公司补短板,氢能业务有潜在空间,类比去年Q4的爱旭股份。
- 其他推荐:新特能源(四季度推高功率TOPCon 3.0组件)、晶澳科技(市场认知度高);天合光能(弹性标的,组件涨价信号明确后配置性价比更高)。
三、总结:四季度核心配置方向
1. 风电:优先布局海风出海(大金重工、海力风电、东方电缆)及风机盈利修复(金风科技、运达股份、明阳智能)。
2. 光伏:重点关注底部组件板块,核心标的为隆基绿能,其次为新特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待涨价信号明确后配置。
$上证指数(SH000001)$ $大金重工(SZ002487)$ $金风科技(SZ0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