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健客的核心业务聚焦于线上慢病管理,构建了以“AI+H2H”(Hospital to Home)为核心的智慧医疗生态平台。其经营情况主要体现在财务表现、用户与医生资源、以及供应链能力三个方面。
营收稳步增长: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4.94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中,线上零售药店服务收入8.64亿元(同比增长28.2%),综合医疗服务业务收入3.57亿元(同比增长11.4%)
盈利拐点显现: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25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经调整净利润为1760万元,同比增长16.8%,创历史新高。这表明公司初步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盈利能力。
历史盈利压力:需注意的是,公司在2021年至2023年期间累计亏损近9亿元,且2024年全年归母净利润仍为亏损(亏损扩大至8.55亿元,主要因股权激励费用及研发投入增加) 。因此,当前的盈利态势能否持续仍需观察。
方舟健客平台积累了规模可观的用户和医生资源,构成了其业务发展的基础。
注册用户5280万名、月活用户 (MAU)1190万名、付费用户复购率 85.4%,保持高位、注册医生 22.9万、三甲医院医生占比 58.9%、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占比 38.5%
公司在药品供应和战略合作方面建立了坚实基础:
药品SKU:21.6万种,其中处方药占比62%,满足慢病患者的多样化用药需求。
合作网络:与1650多家供应商、980多家医药公司建立合作,包括诺和诺德、诺华、信达生物等国内外领先药企,这有助于保障药品稳定供应并引入创新药。
医保支付:已成功接入广州医保在线支付系统,支持使用医保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支付,提升了用户支付的便利性和平台吸引力。
方舟健客未来的业绩增长将主要依赖于AI技术赋能、市场潜力挖掘以及生态战略拓展。
公司积极将AI技术应用于各项业务环节,旨在提升效率和用户体验:
患者服务端:推出了“AI导诊智能体”、“AI预问诊智能体”和“AI客服助理”,能提供7×24小时的智能服务,初步筛选用户问题,提升响应效率并降低人工成本。
医生端:“AI医生助理”能辅助医生进行患者管理、电子病历生成等,有助于提高诊疗效率。
内部运营:通过AI优化供应链管理(如“方舟优采”系统将存货周转期稳定在25.7天)、内容生成及广告投放等,实现降本增效。
中国慢病管理市场空间广阔,为方舟健客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用户规模:灼识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慢病人群已达5亿。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这一数字预计还将增长。
市场规模:中国慢病管理市场规模预计在2030年将达到15万亿元。线上慢病管理作为重要组成部分,需求将持续释放。
政策支持:国家鼓励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并推动人工智能在健康管理等场景的应用,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
公司正尝试突破单一业务模式,构建更完整的生态闭环:
业务多元化:虽然目前收入高度依赖药品销售,但公司正积极发展高毛利的定制化内容及营销解决方案业务(2024年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7%,毛利率超30%)。
探索新增长点:计划向上游与药企开展定制化研发合作,向下游探索与保险机构合作开发慢病专属险种,构建“药+服务+支付”的生态模式,以期提升抗风险能力和盈利水平。
区域扩张:以广州医保支付为样板,未来计划将此模式复制到更多城市,拓展服务覆盖范围 。
机构预测:信达证券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将分别达到33.34亿元、40.38亿元、49.01亿元,归母净利润有望持续增长。
方舟健客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模式和聚焦的赛道上。
“熟人医患”模式与高用户粘性:公司首创的“熟人医患”模式,基于线下首诊建立信任,转向线上进行复诊和长期慢病管理。这种模式带来了高达85.4%的付费用户复购率,用户粘性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构成了核心护城河 。
垂直领域深度聚焦:不同于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综合型平台,方舟健客专注于慢病管理领域,在高血压、糖尿病等专科服务上更为深入,能提供更精细化的运营和服务 。
优质的医生资源:平台上58.9%的医生来自三甲医院,38.5%拥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高资质的医生队伍增强了平台的专业性和可信度 。
AI技术先发优势:公司较早布局AI在医疗场景的应用,与腾讯云、DeepSeek等合作接入大模型,在AI赋能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先发和经验优势 。
行业巨头挤压: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巨头拥有强大的电商生态、物流体系和资金优势,其平台流量和药品销售规模远大于方舟健客(平安好医生2023年营收是方舟健客的两倍)巨头的持续投入和业务延伸给方舟健客带来巨大压力。
盈利模式单一性:公司收入过度依赖药品销售(线上零售药店收入占比超50%),而该业务毛利率较低(约20%),且易受药品集采降价政策影响,压缩利润空间 。相比之下,巨头的收入结构更多元。
生态协同劣势:相较于阿里健康(背靠阿里电商)、京东健康(自带物流)、平安好医生(连接保险),方舟健客缺乏强大的生态体系支撑,在获客、服务协同和支付环节上存在短板 。
持续亏损与资金压力:尽管近期扭亏,但公司历史上持续亏损,且资产负债率达80%,现金流压力较大,这可能限制其在新技术和市场拓展上的投入能力。
方舟健客当前股价低迷(截至2025年9月初股价约5港元,较发行价8.18港元仍有较大差距),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超级丐版”IPO的后续影响:公司上市时仅发行了1.78% 的股份,这一极低的比例导致流通盘小,易于被大资金影响,股价波动性大。同时,此举也被市场解读为公司信心不足或为满足对赌协议急于上市,严重打击了投资者信心。
历史亏损与盈利可持续性质疑:虽然2025H1扭亏,但公司长期亏损的历史以及主营药品销售低毛利的特点,让投资者担忧其盈利能力的持续性和成长质量。市场需要更多时间来验证其盈利模式的稳定性。
激烈的行业竞争格局:在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巨头林立的赛道中,方舟健客的规模体和量级相对较小,市场竞争优势并不突出,导致其难以获得更高的估值溢价 。
过往的公司治理风险:上市前,公司创始人之间存在长期且未完全解决的诉讼纠纷(如苏展与谢方敏的利益纠纷)。这类治理层面的历史遗留问题增加了投资者对公司稳定性和管理风险的担忧。
估值与市值的错位感知:部分分析认为,相较于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巨头数百亿甚至上千亿港元的市值,方舟健客约50亿港元的市值可能被低估,其拥有的5280万高粘性用户价值未被充分挖掘 。然而,当前市场似乎更关注其短期盈利挑战和竞争压力,而非长期用户价值。
总结:虽然面临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强有力的竞争,但是专注于慢性病赛道以及自身AI技术赋能的优势,感觉当前的市值还是可以轻仓位参与下,今天减持H&H国际控股(01122)部分仓位,买入方舟健客,耐心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