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底,时看到一个研报,提到国际油运行业面临和一年前集运非常类似的局面,就是新供应的船只占比创历史新低,而全行业利润非常薄,研报给出预测,中远海能可能重演中远海控的上涨,另一方面,技术上k线上,中远海能也出现类似中远海控上涨的形态。然后我就迷上文艺,把投资放在一边,回过神才发现22年中远海能从2元涨到8元。
油运比箱船晚一年,干散又比油运晚一年。所以,我23年买入中国船舶,也算赶上了一点。如今,24-25箱船涨了,按道理接下来应该油运涨,26年中这时候就应该轮到干散货了,也就是船舶了。我这样想有点刻舟求剑,收集信息不过,看看国际油运形势还不错,供给端的核心约束在于船队运力几乎无法在短期内有效增长。
新船订单处于历史绝对低位:
目前全球油轮船队中,新船订单与现有运力的占比仅为 ~3% 左右,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通常超过10%甚至20%)。这意味着未来2-3年内,新增交付的运力非常有限。
原因: 船厂产能已被LNG船和集装箱船订单挤占殆尽;在能源转型(ESG)的大背景下,船东和银行对投资于传统化石燃料运输工具的长期资产意愿极低;新船造价高企。
环保新规(IMO法规)加速老旧运力退出:
国际海事组织(IMO)的EEXI、CII等环保法规已正式生效。这些法规要求现有船舶降低碳排放强度。
一大批老旧、高耗能的油轮(尤其是15年以上的船舶)难以满足新规要求。为了合规,它们要么需要投入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如加装降速装置),要么直接进入拆解市场。这相当于一种“隐性减供给”,正在加速老旧运力的淘汰。
供给端在未来2-3年内几无弹性,是支撑油运市场景气的最坚实基础。
因此,我卖出海控,买入中远海能h,不过本来持有的海控就不多了,买入的海能也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