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奇智徐辉的创业故事充满转折与突破,从放弃高薪到携手伙伴开拓新赛道,最终带领企业快速成长,以下是其创业历程的关键节点:
创业契机:放弃高薪,携手伙伴
徐辉拥有亮眼履历,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后获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学位,曾在IBM、SAP、微软、万达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任高管,在万达时年薪达800万元。2018年元旦前夕,好友李开复(曾同为微软高管)的一通电话改变了他的职业轨迹。他连夜飞往北京,与李开复在新年第一天进行了长达2小时的早餐会谈,最终决定放弃高薪,共同投身AI领域创业。吸引他的不仅是与行业领军者同行的机会,更是对AI未来发展潜力的坚定信念。
创业初期:差异化定位,深耕新赛道
2018年3月,创新奇智正式成立,徐辉带领团队选择了差异化赛道——“AI+制造”。当时AI行业中,多数企业扎堆于竞争激烈的安防(to G)、消费(to C)领域,而“AI+制造”赛道因制造业场景碎片化、准入门槛高、前期投入大等特点,鲜有成熟企业涉足,但徐辉看到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巨大需求与市场潜力。公司成立初期便聚焦钢铁冶金、面板半导体等六大数字化程度较高且中国占据全球主导地位的细分领域,提供全栈式AI产品及解决方案。
发展突破:独特策略,快速成长
为推动技术落地与商业变现,徐辉提出独特的发展策略。不同于多数AI企业“先建平台再找场景”的模式,创新奇智采用“从应用场景切入,再横向、纵向复制,最终沉淀底层技术平台”的反向策略,通过打造标杆项目(“1+N”模式)快速打开市场,例如先在某一制造场景做出成功案例,再向全行业复制推广。这一策略成效显著,公司解决方案复用率高达96%,优质客户复购率超100%,营收实现阶梯式增长。2020年底,创新奇智落户青岛,依托当地工业布局进一步拓展业务。成立仅两年,公司便成为估值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
里程碑时刻:快速上市,行业突围
2022年1月27日,创新奇智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AI+制造”第一股、青岛市首家在港交所挂牌的人工智能公司,此时距公司成立仅47个月,创下AI行业最快上市纪录。上市后,徐辉并未止步,而是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例如发布面向工业制造领域的AIGC引擎“奇智孔明AInnoGC”,基于行业内部业务数据打造工业预训练大模型,助力企业实现AI生成能力升级。
管理理念:多元团队,文化赋能
徐辉注重团队建设,创新奇智700多人的团队中,研发人员占比近70%,平均年龄33岁。他提出“小公鸡+老甲鱼”的团队搭配理念,让年轻员工的创新活力与资深从业者的行业经验互补,内部实行“传帮带”模式。同时,他借鉴过往在微软等企业的经验,打造创新型企业文化,例如员工不打卡,鼓励开放交流与试错,以激发团队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