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Q2财务数据概览:
1、交付量:
Q2交付量111074台,低于Q1财报给的指引12.3-12.8万台;今年截止到7月底交付量234669台,去年同期239981台,同比降低2.2%。
Q3销量指引xxx台,其中7月交付量30371台,意味着8月+9月交付量大约xxx台。
2、基础设施:
截止到7月底,零售中心535家,售后中心527家,充电站3028座,充电桩16671个。
3、收入:
Q2收入302.5亿,同比-4.5%;其中汽车收入288.9亿,同比-4.7%;服务收入13.6亿,同比0.1%。
车辆交付111074台,单车均价26万。
4、毛利:
Q2总毛利60.7亿,毛利率20.1%,去年同期19.5%;车辆毛利56.1亿,毛利率19.4%,去年同期18.7%;服务毛利4.6亿,毛利率33.5%,去年同期36.3%。
5、费用:
总费用52.4亿,总费用率17.3%;其中研发费用28.1亿,研发费用率9.3%,去年同期研发费用30.3亿,费用率9.6%;销售&行政费用27.2亿,费用率9.0%,去年同期28.2亿,费用率8.9%。
6、利润:
经营利润8.3亿,利润率2.7%;去年同期4.7亿,利润率1.5%。
7、现金流,现金储备:
现金储备1069亿,借款&可转债合计82亿,净现金987亿,去年同期净现金884亿,上季度净现金1023亿。
净资产731亿,去年同期629亿,上季度723亿。
经营现金流-30亿,资本支出8亿,自由现金流-38亿;去年同期经营现金流-4.2亿,资本支出14.2亿,自由现金流-18.5亿;上季度经营现金流-17亿,资本支出8亿,自由现金流-25亿。
再谈谈理想吧:
单看财务数据,客观说超预期的,下调了一次交付量指引,销量不及预期,都能维持毛利率在20%左右,并且取得了不错的经营利润,这真的很“理想”,符合李想本人一直以来的做法,毛利率第一,赚钱第一。
但作为股东和车主,看到这个财报一点开心不起来,相反充满了焦虑,都火烧眉毛了,还只想着赚钱,丢掉了市场,丢掉了竞争力,丢掉了用户的信任,钱最多也没意义。
了解我的人知道,我最近半年对理想充满了很多不满,群里也是经常性的批评理想,以至最后被群友“围殴”,从自己建的群里退群了。
诸多不满,总结下来其实就一条:
理想(李想)这家公司并没有很重视用户,没有把用户体验和利益摆在第一位,虽然去年mega发布失败后,管理层口口声声要回归用户价值,但实际后面很多所作所为,跟用户价值背道而行。
简单举个例子:
远的不说了,就说近的吧。增程车主都知道,增程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新,但当前增程的痛点也很明显-充电频繁和充电慢,北方夏天纯电150公里续航,冬天100公里出头的续航,对于没有家充的车主来说,每周需要出去充两三次电,高速跑一个多小时就要充电,然后每次充满电得一个小时。在日新月异的新能源市场,增程这两个痛点尤为明显。
然而今年5月L系列改款,主要只做了智驾芯片焕新,这个无关痛痒的更新,而用户最期待的大电池和超快充一个都没有。如今L系列改款才四个月销量就崩掉了,不是用户的错,是没有真正为用户着想种下的恶果。
类似的例子很多,比如现在标配的左侧小桌板,零重力座椅,以前也是不给,还标榜自己是为了安全,现在竞争压力上来了,全给标配;还有今年i8的冰箱,电视,成本没有多少,也是精打细算的部分车型不给上,结果恶评如潮,最终又全系标配。
所以我老早就说,理想这家公司并没有把用户放在第一位,不给他上压力,他永远不会把最好的东西给到用户。然而这种挤牙膏式的做法多了,口碑和观感也慢慢就差了。喜欢一个女孩,就有始有终的对人家好,不要因为只有一个选择时就当舔狗一样追着人家,有多个选择时,就对人家爱搭不理,这是渣男。
没有真正把用户摆在第一位,我个人认为是造成理想当前困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一家公司里如果有人只提问题,只吐槽,而不给出自己的想法和方案,这种员工就是小白鼠,对公司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是需要及时干掉的。
所以本着作为股东和车主的身份,我也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到目前这个阶段,首先必须承认,理想是一家没有太大用户积累和根基的企业,尤其是跟华为、小米这种有大量忠诚粉丝的品牌比。之前盲目自信,也是自我高估了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号召力。
既然很难通过品牌去抓住用户的心,那你就得从其他方面打动用户,很明显这个其他方面就是更好的产品和产品力。当你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快的时候,即使你品牌差点,用户也会感受到你的用心和诚意,也会被你的产品和产品力打动。
理想前几年的辉煌其实就来源于此,早期坚持做增程,做到了人无我有,牢牢的抓住了用户的心;现在mega的逆袭,也是源于mega home的人无我有。这些都表明用户是愿意为领先的产品力买单的。
现在的困境也是来源于此,增程现在大家都开始做了,已经不能人无我有了;冰箱彩电大沙发人家也有了,可能屏幕还更大,价格更便宜,人有我优也没了;至于人优我快,更没有了,本来是市场引领着,现在成了跟随者,大电池、超快充人家也先上了。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快三块都没了,用户用脚投票也就不足为奇。
所以理想的困境解决办法很明确:
1、L系列80度大电池+50升油箱+5C超快充,尽快提上日程,好东西就早点给用户,不要再像以前挤牙膏。
以后L系列就是一台纯电车,一台带着充电宝备用的纯电车,而不再是城市用电,长途用油的逻辑。理想汽车就是一家拥有两条纯电产品线的纯电汽车公司,追求能耗、喜欢前卫造型的就选i系列,接受不了前卫造型的,就选L系列纯电。
2、不要再拘泥于新能源汽车一年小改款,两年大改款的传统,要打破传统,只要用户需要,有更好的技术和产品体验给到用户,一年大改款又如何,半年就改款又如何。就像当年移动互联网,多少产品经理为了体验,恨不得一天发一个版本,遇到问题,恨不得当天就解决,要拿出这种对待产品和用户的决心方可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优势。
虽然当前是理想的至暗时刻,但是理想还有很多牌可以打,如能真正坚持把用户体验,感受放在第一位,理想的胜率依旧存在。$理想汽车(LI)$ $理想汽车-W(02015)$ $蔚来(NIO)$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