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印钞机:一家藏在3亿人过敏体质里的垄断生意》
——用五毛钱买下价值一元的稀缺资产,你敢不敢?
一、行业金字塔:过敏赛道的“三层蛋糕”
塔尖(创新药企):手握独家专利的玩家,毛利率常超90%。技术壁垒和专利保护是核心驱动力,赢家通吃逻辑在于患者对安全性和疗效的刚性需求——一旦有效,绝不轻易换药。
塔中(仿制药企):靠规模效应和渠道覆盖生存,毛利率40%-60%,利润易受集采政策挤压。
塔底(传统药企):同质化竞争,毛利率<30%,如同“菜市场卖白菜”,价格战一触即溃。
行业命门:国内脱敏治疗渗透率仅0.6%(欧洲超10%),3亿过敏患者中,超60%对尘螨过敏。政策将舌下脱敏列为一线疗法并纳入医保,但患者教育仍是瓶颈——好比“满街都是近视眼,却没人配眼镜”。
二、护城河:藏在“过敏原”里的垄断生意
定位:绝对龙头!粉尘螨滴剂市占率78%,技术壁垒碾压对手,国内唯一舌下脱敏药生产商。
护城河四重锁:
专利城墙:核心专利2028年到期前无实质竞品(仿制药研发需8-10年);
转换成本:脱敏治疗需持续用药1-3年,患者粘性堪比“戒烟者依赖尼古丁贴片”;
成本黑洞:毛利率95.52%(2024年),原料成本仅占22.53%,规模效应下越卖越赚;
技术迭代:黄花蒿滴剂收入增速76%(2024年),悬铃木点刺液等新品填补国际空白。
美股对标:
丹麦ALK:主打皮下注射剂,患者需频繁跑医院,体验如“每周挨一针”;
德国Allergopharma:同类注射剂,价格高30%,安全性争议不断。
我武优势:舌下含服更安全便捷,定价低20%,本土化渠道碾压洋对手。
赛道属性:典型长坡厚雪!过敏发病率与人口结构无关(儿童/成人均可患病),弱周期性(生病不吃药?不存在的)。
三、管理层:技术派掌舵,但家族阴影未散
治理升级:2024年创始人胡赓熙卸任总经理,由研发博士何建明接任,治理专业化迈出关键一步;
股东回报:上市累计分红8.5亿,IPO募资额的4倍,诚意十足;
诚信瑕疵:2023年净利润下滑11%却归咎“门诊恢复慢”,避谈新品放量不及预期;
权力集中:胡赓熙夫妇持股47.21%,仍任董事长,重大决策缺乏制衡——好比“董事会开着夫妻店”。
四、雪崩风险:先想怎么死(芒格逆向思维)
按毁灭性 & 可能性排序:
专利悬崖(2028年):仿制药冲击毛利,可能性高★(现有竞品ALK已撤回舌下片剂申请,但国内药企虎视眈眈);
渗透率躺平:若患者教育失败,0.6%渗透率十年不变,增长逻辑崩塌,可能性中★;
生物制剂截胡:度普利尤单抗等“治标药”加速渗透,分流新患者,可能性中☆(2030年预计渗透率50%);
政策黑天鹅:脱敏药突遭集采,高毛利神话终结,可能性低☆(当前未纳入,且OTC渠道布局对冲风险)。
幸存底线:类现金储备12亿,零有息负债,即便利润腰斩也能活10年。
五、估值:五毛买一元的机会?
DCF模型核心假设:
永续增长率3%(弱周期行业);
未来5年现金流年增12%(新品放量+渗透率提升);
折现率10%(行业平均+风险溢价)。
内在价值:约35元/股(现价26.99元,折价23%)。
第一性原理验证:近5年经营现金流净额均超净利润,2025Q1同比+96.2%,印钞机实锤。
安全边际:当前PE 44.95倍,低于历史中值63倍,较行业均值(79倍)折价44%——相当于“用五毛买价值一元,还白送一瓶矿泉水”。
六、周期策略:人口负增长时代的“防震资产”
债务周期定位:中国处于通缩去杠杆早期(M2增速8.8%,社融疲软),但医疗消费具防御性,弱关联宏观波动;
短周期冲击:当前低利率环境(2025年8月)利好高研发投入药企,我武研发费率13.8%将受益;
人口脱敏逻辑:过敏发病率与人口基数无关,在基建税收模式退潮下,这类弱人口关联资产将成为新核心资产——好比“旱涝保收的自留地”。
最终结论:伟大企业的“半成品”
用五毛买一元,但别指望变成十元!
当下价值:垄断赛道+现金流奶牛,当前估值提供足够安全边际;
伟大瓶颈:产品单一(粉尘螨滴剂占96%)、治理家族化、国际化迟缓;
伟大之路:若2028年前实现黄花蒿收入破10亿、干细胞管线突破、董事长交棒职业经理人,则有望跻身伟大企业。
巴菲特式总结:用五毛买价值一元的东西可以,但若企业缺乏持续创造现金流的能力,再便宜也非伟大。
重要提示:鉴于您赚了钱不会分给我,我无义务对您的投资负责。本文为价值投资者交流分享心得,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撰写日期:2025年08月14日 作者:DS 校对:早餐招财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