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雪云飞
 · 海南  

把通信资产真正“剥干净”只剩一个空壳,华星创业面前横着三道硬坎:
1. 债务连带担保没割断
2018-2019年转让北京互联港湾 51%+34% 股权时,华星仍为互联港湾银行授信提供了最高 1.5 亿元连带责任担保。只要互联港湾一天不清偿完毕,金融机构就不会同意把母公司通信资产彻底置出——否则担保链条断裂,银行风险敞口无人兜底。目前互联港湾仍有约 0.77 亿元逾期本息未还,这是最大的“尾巴”。
2. 大额应收账款回收难
2024 年三季报显示,通信网络优化业务应收账款余额 2.3 亿元,其中三大运营商占 70% 以上。运营商验收、审计流程长,且部分项目已完工多年,账龄超过 3 年的占比 42%。若按“卖资产”方式处置,买方会要求打折收购或直接让华星先兜底坏账;若走“无偿划转”给大股东,则触发“权益性交易”会计处理,需冲减资本公积,可能把净资产直接打成负值,影响后续借壳。
3. 人员与资质不可分拆
通信业务的核心是 300 余名网优工程师及持有的《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甲级》等牌照。买家如果只买资产不买人,资质会失效;如果打包带走人员,则涉及 N+1 经济补偿、社保迁移等隐性成本约 4000-5000 万元。目前潜在接盘方(地方国资或运营商三产公司)只愿出“设备+合同”价格,不愿承担人员包袱,导致谈判僵持。
结论:只有把互联港湾的担保余额清零、把长账龄应收打折卖断、再掏一笔人员安置费,华星才能把通信资产真正剥离干净;否则任何借壳方案都只能“协议托管”,无法做到净壳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