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雪云飞
 · 海南  

截至目前(2025 年 7 月 31 日),A 股“省级广电系”上市公司仍保持“零退市”记录——无论 ST、*ST 还是财务指标连续亏损,都通过政府补助、资产腾挪或重大资产重组保壳成功。
已“披星戴帽”但最终未退市的典型案例如下:
1. 湖北广电(000665):2021–2023 年连亏三年,2024 年靠政府补助+资产出售扭亏摘帽;
2. 广西广电(600936):2022–2023 年两年净资产为负,2024 年通过债务重组+大股东输血保壳;
3. 吉视传媒(601929):2021–2022 年连续亏损,2023 年变卖大厦资产+政府补贴保壳;
4. 江苏有线(600959)、电广传媒(000917)、贵广网络(600996)等虽多次触发财务类退市风险警示,均通过类似手段化解。
结论:省级广电系上市公司目前“无一家真正退市”,核心原因是地方政府普遍将其视为意识形态与公共文化资产,宁可兜底也不愿失去上市平台。
没有“免死金牌”,只有“地方国资+意识形态”双重护身符,把退市触发条件硬生生拖成了“可协商事项”。核心逻辑三条:
1. 退市新规留了“后门”
财务类退市指标(连续两年净资产为负、营收低于1亿元)可以通过“政府补助+债务豁免+资产赠与”一次性修复。广电股亏损再大,也总有人兜底填坑。
2. 意识形态属性=不能倒
省级广电网络是党媒党网落地到户的最后一公里,地方政府宁可财政贴钱,也要保住上市融资平台,避免“省属唯一广电壳”落入民营或外省之手。
3. 监管执行层面的默契
交易所对“地方国资保壳”历来高抬贵手:
- 大额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 债务重组收益可一次性确认;
- 资产置换只需形式上“主业变更”,不追问持续盈利能力。
结论:不是中央给免死金牌,而是地方政府用财政和行政资源把退市风险“技术性抹平”。只要地方财政还扛得住,广电壳就能一直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