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流洞见:储能龙头海博思创迎来价值重估

用户头像
洪流投资
 · 北京  

导语
2025年9月12日,《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正式出台,标志着储能产业从“概念期”全面进入“爆发期”。本文基于政策强度与企业实际指引,对行业龙头海博思创(688411)进行多情景价值重估。

一、政策强度空前,储能产业迎来“黄金三年”

本次方案并非普通文件,而是由《能源法》这一顶层设计驱动的系统性战略,目标直指2027年实现180GW新型储能装机,预计带动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该政策是国家在能源领域意志的明确表达,其强度可与“双碳”目标相比,属于最高级别的产业驱动信号,为产业链扫清不确定性,奠定高增长基础。

二、龙头指引明确,70GWh出货目标具备支撑

海博思创已明确2026年实现70GWh的出货目标,其中国内60GWh,海外10GWh。公司通过长协锁料、584Ah大电芯技术降本、海外订单先行等举措,已构建起交付能力基础。这一目标不仅是企业自身的激进规划,更是产业趋势与公司准备共振的体现。

三、估值逻辑已变:从利润导向到生态位定价

在强产业趋势下,龙头公司的估值体系将发生根本性转变。参考历史类似阶段:

宁德时代(2019-2021)在电动化浪潮中,PE从30倍跃升至150倍,市场将其从“电池制造商”重估为“能源科技平台”;

半导体设备龙头在国产替代阶段估值突破200倍,反映的是对稀缺性和战略价值的定价。
储能龙头若持续受益于政策与产业双轮驱动,其估值锚将从“当期利润”切换至“未来生态位价值”。

四、目标价推演:三种情景下的价值区间

我们以公司指引的70GWh出货为核心假设,结合不同盈利与估值水平,进行目标价测算:

乐观情景:假设海外占比超过15%,单位净利润达到0.06元/Wh,2026年净利润预计为42亿元。结合80–100倍PE估值,目标价区间为1866–2333元,中枢目标价看至2100元。

中性情景:考虑国内竞争因素,单位净利润为0.05元/Wh,净利润约35亿元。给予60–80倍PE,目标价区间为1166–1555元,中枢目标价为1360元。

悲观情景:若出货不及预期(约50GWh),行业价格战加剧,单位净利润降至0.04–0.045元/Wh,净利润约为30亿元。在40–50倍PE下,目标价区间为667–833元,中枢为750元。

当前股价为267元,显示市场对政策反应仍不充分,存在较大预期差。

五、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目前储能产业处于爆发起点,每次回调都可能成为布局时机,建议投资者重点跟踪季度出货数据以验证逻辑。

核心风险包括

电芯价格上涨压缩利润空间;

海外贸易壁垒影响出口进度;

政策执行力度不及预期。

结语
储能产业已进入由国家战略与企业行动共同推动的“超级周期”。海博思创作为龙头,其价值重估或许才刚刚开始。理解趋势强度、持续跟踪数据兑现,是把握本轮机会的关键。

(本文内容基于公开信息整理,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