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liyonglin
 · 广东  

$比亚迪股份(01211)$ $比亚迪(SZ002594)$
“再谈兆瓦闪充——纯电车的拐点已经到来”
我是国内最早一批吃新能源螃蟹的人,2015年我就买了第一代混动比亚迪唐,这十年我前后买了四台混动车,但直到2025年,我才买了第一台纯电车——唐L,送给我姐夫。前段时间,我和我姐夫开着纯电唐L自驾游从四川到新疆再开回四川,总计20多天,里程12000公里,这趟行程让我确信了一个观点:兆瓦闪充让纯电车替代燃油和混动的拐点已经到来。
说起来,我十年买了四台混动却迟迟没有买纯电的原因,总结起来就是三条:
(1)充电速度慢:本人坚信车为人服务,不是人为车服务。你让我充电等一个小时,我不接受,尤其是电车电量充到80%以后,充电功率大减,你要充到100%,相当费时,所以一般充到80%你就得拔枪。
(2)高速续航打折严重:尤其是车速超过100以后,限速120我至少就要开120,你让我为了省电只开100,我不接受。加上上面说的,一般只充到80%,那就更有20%的续航是被直接闲置的,续航雪上加霜。
(3)充电桩建设不完善:我不想我去什么地方,要先担心有没有充电桩,我买的是车,不是爹。
(至于网上很多人担心的,说电车易燃不安全,电车晕车不舒服等等,我只能说这些人基本上都是被信息茧房困住的沙丁鱼。)
但是我又喜欢电机的加速,丰富的配置和智驾,可以干脆利落的超车,在车内呆着舒服,智驾又让长途驾驶非常轻松。所以我就买混动。
但这次12000公里的新疆之行,以上三个问题,在唐L身上,已经接近完全解决。
(1)充电速度:兆瓦闪充最高支持1000千瓦充电功率,也就是一个小时1000度电,唐L100.5度电,理论上就是6分钟充满。当然考虑到充电到80%以后功率衰减,时间长一点,但10分钟也够了。这就意味着,随着超充的快速普及,这台车又兼容市面上所有超充,之后能够真正实现充电和加油一样快。
当然,现在市面上的超充桩还是少数,60千瓦,120千瓦,240千瓦的桩才是多数。面对这种情况,唐L有它的杀招:双枪充电,车左右两侧有两个快充口,可以同时插两个枪。120千瓦的桩你插两个,就可以有240千瓦的充电功率。这就意味着你从20%充到100%,只需要20分钟。如果是两个240千瓦的桩呢,十几分钟就够了。
这里面最关键的是,唐L在充到80%以后,依然支持200多千瓦的充电功率,到95%以后才会衰减到120千瓦以内,它的充电尾速,已经超过了大多数电车的充电峰值速度。
你在高速服务区随便休息,上个厕所买点东西,就可以把你的车充满到100%,避免了像之前的电车一样只能充到80%就跑,闲置20%续航的情况。
(2)高速续航:应该是得益于千伏平台带来的高效率,实测纯电唐L以120巡航的电耗只有百公里19-20度,我实测从100%开到4%,跑了500公里整,全程120续航,均速116以上,起点和终点海拔差不多。不仅我实测是这么多,网上的其它测评也是这么多。以它5米suv的尺寸和2.7吨的重量,这个电耗是匪夷所思的。
作为对比,比它更轻的理想L9,问界M9,稳定120巡航要到30度电。最近吹得最响的小米YU7,比唐L更轻,风阻比唐L更小,120巡航的电耗是21度以上。(这里还有个搞笑的点,比亚迪的显示电耗是全车电耗包含空调,小米的显示电耗是驱动电耗,排除了空调)。至于某媒体对YU7那个达成率93%的测试,均速80多的高速测试,懂的都懂。不夸张的说,把唐L和汉L拿到同样的情况下去测,续航达成率可能要达到110%。
这里必须要提一点,就是海拔高度对于电耗的影响,坏消息是2.7吨的车每上升1000米海拔需要额外消耗7.5-8.0度电,好消息是这个车每下降1千米海拔,也可以额外回收6.0~7.0度电。
所以那些测电耗的,必须说清楚全程平均速度以及海拔变化。那种说自己顶着120跑,实际因为道路条件均速100不到的,就不要出来搞笑了。再说海拔,我在爬青藏高原的时候,电耗飙到过50度每百公里,下来的时候,到过-20度每百公里,跑100公里倒发20度电,所以不提海拔谈电耗就是耍流氓。
这里顺便说一嘴,燃油车爬高海拔,油耗也会飙升,而且还会因为高海拔缺氧而导致燃烧不充分,进一步推高油耗。但到了下坡的时候,油车没有动能回收,能量被白白浪费,而且还有个怠速油耗。所以在频繁上坡下坡,海拔剧烈变化的路况下,油车的续航损耗比电车续航损耗大得多。
(3)充电桩建设:不得不说,我国作为基建狂魔,这几年的充电桩铺的速度太快了,两年前我去新疆的时候,充电桩还不多,到今年再去,充电桩的数量相比两年前起码是3倍。新疆的道路几乎全方位无死角的有充电桩可用。
唯一我感觉充电桩稀少的,是青海,动不动几百公里的无人区,出现了连续200公里没有充电桩的情况,当时我姐夫在开,因为没注意提前补电,在青海一个叫花石峡的高原小镇上,快充桩刚刚建设完,还没有启用。被迫使用了两个小时慢充,才续到了下一个充电站。当时我们连续进了三个新修的服务区,一个还没有安充电桩,另外两个刚安装了充电桩,还没通电,结果就在小镇上借了别人的慢充补电。
所以坏消息是:还存在青海这种地方充电桩数量不足。但好消息是,这些地方新修的充电桩很多,很快就会投入使用了。
更为重要的是,从今年开始,不管是像比亚迪这样的厂商,还是理想,华为等,甚至包括国家层面上,开始大规模的铺设250KW以上的超级充电桩。充电桩对全国的无死角覆盖,再加上超充桩的建设,比亚迪的兆瓦闪充平台将会真正意义上实现油电同速,永久告别续航焦虑。
甚至以后在越野场景下,纯电也将成为最优选择。因为油车在低速状况下发动机效率太低,油耗太高,但是电车没这个问题。越野路虽然耗时长,但绝对距离并不长。100公里的烂路已经算很长了。这种情况下,你保守点充满电再去越野,完全不担心趴窝。
当纯电车补齐了对燃油车和混动车最后的短板,那么,纯电车就将凭优势大杀特杀:
1,极低的使用成本,唐L日常行驶的电耗也就在百公里15~20度,按1.5元每度的电费算,意味着百公里只需要22~30元。顺便说一下,我们这次新疆之行,12,000公里,平均充电费用不到1.1元每度,充过最贵的是1块8一度。同样尺寸和空间的燃油suv,日常平均百公里油耗都要8~12,费用60~90元不等,经济性完胜。
如果还有家充,像我四川乡下老家和城里小区一样,晚上谷电2毛钱一度,我姐夫还专门设置为晚上才充电,百公里的使用费用可以低至3~4元。所以日常用这台唐L,600多公里的续航,在四川省内跑,约等于不要钱。
2,舒适性和智能化,得益于国内车厂太TM能卷,同价位的新能源车对传统燃油车,在底盘用料,悬架,冰箱,彩电,大沙发,车机联网,智驾等功能上,是全面碾压。
3,智驾特别要提,我强烈建议那些思想上抵制智驾的朋友,真的体验一下。没有智驾的话,开车必须全神贯注,连续开300公里就会有明显的疲倦,不休息就容易疲劳驾驶,导致事故。
有智驾的话,大量时间给智驾开,精神不用高度集中,大大缓解驾驶疲劳。连续开500公里跟玩儿一样。
N年前,我和一个朋友,轮换20几个小时从广东把车开回四川,1700公里,疲惫不堪。
这回从新疆回来,我和我姐夫,轮换38小时从新疆开回四川,3200公里,因为大量使用智驾,所以强度尚可。这就是智驾的威力,用过的都懂。
顺便报告一下,唐L所搭载的天神之眼B,大概覆盖了我们12000公里中的9000公里,虽然烂路它走不来,路边碎石多的时候它容易压上去,但没有一次出现真正的危险情况。
没用过智驾的,不接受的,我建议你先别犟,找一台有智驾的车,长途旅行一次,你就懂了。
总结:随着超充桩的进一步铺开,比亚迪兆瓦闪充平台的威力将会陆陆续续被消费者认识到,纯电车替代混动和燃油车的序幕,正在缓慢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