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大鹏小泽的成长
 · 广东  

$圣泉集团(SH605589)$ 固态电池:三年一倍,低估值高增长标的


从个人理解角度,固态电池行业是现有锂电池的技术升级方向,这个是比较明确的,行业空间看也属于大行业,几千上万亿的市场空间。
并且一旦液态电池转向固态电池,其成长边际更高,不仅仅是现有的动力电池,消费电子会应用,未来的低空飞行经济,人形机器人都将应用固态电池。
对于固态电池行业的股价表现来说,主要两个因素会影响很大:1.行业实际的放量节点
行业普遍认知全固态的硫化物固态电池上车应用节点预计会在27年,这点从行业龙头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一些口径可以看到,也就是说距离目前还有一年多的时间
在此期间,半固态或者聚合物和氧化物的固态电池会提前装车,放量是股价变动的最主要催化因素
2.锂电池行业的边际变化
从整个行业看,固态电池是液态电池的升级,大部分固态电池标的基本上原来都是液态电池的龙头标的
锂电板块前几年开始进入全面的产能过剩状态,正负极,电解液,隔膜,锂矿基本上都大面积的产能过剩,业绩一塌糊涂,最近才有一些细分行业开始有周期反转的意思。
如果说行业的周期反转,搭上固态电池的催化预计可能会催生一波大趋势行情。
圣泉集团:3年一倍的业绩增长预期
固态电池未来预计会应用硅碳负极,主要原因在于续航和安全性能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最大痛点,硅碳负极的理论比容量高达4200mAh/g,是传统石墨负极(372mAh/g)的10倍以上可以大幅度提升电池的容量,从而提升续航里程。(未来可能会进一步迭代到锂金属负极)。
由于消费电子相对来说对价格不敏感,很多高端手机已经逐步应用硅碳负极,主流机型掺硅比例已提升至10%~15%,华为,小米,荣耀等都有应用,未来随着技术成熟和量产规模化以后,基本可以确定从高端机向中低端渗透。
硅碳负极能否大规模应用的痛点在于:膨胀率过高,循环寿命较低,导电性和倍率性能都是,成本较高,
当前硅碳负极售价在40万吨左右,随着技术成熟,放量后的规模效应,实现降本价格有望下跌到20万以内,行业需求上来。
硅碳负极核心原材料为多孔碳,多孔碳的造孔技术及产品设计直接决定硅碳负极性能,行业壁垒较高。
之前的技术路线是以球磨法硅碳负极与硅氧负极为主,循环性能和膨胀问题制约着行业的大规模应用。
CVD法硅碳负极作为第三代硅基负极技术路线的核心突破,通过多孔碳骨架储硅的创新设计,成功解决了传统硅基负极的膨胀、首效、成本等痛点。
圣泉集团通过整合其生物质精炼技术和树脂制备工艺,成功开发出酚醛树脂基与重组树脂基双技术路线的硅碳用多孔碳材料
24年圣泉的多孔炭产线建设并出货约300吨(满产满销),今年2月公司新的1000吨多孔炭产能投产,其中重组树脂基多孔碳则以生物质精炼副产物为原料,性能接近合成树脂基产品,但成本显著低于椰壳类及合成树脂基多孔碳,有望规模化应用动力电池硅负极。
根据公司的规划预计3-5年内规划新增1.5万吨多孔碳和1万吨硅碳产能。
电子化学品
AI 服务器、5G 光模块及半导体封装材料国产化等新兴领域蓬勃发展,对高端电子材料需求剧增,高频高速覆铜板成为覆铜板(CCL)热销主力。
覆铜板由铜箔、树脂、玻纤布构成,树脂占成本约 26%。传统环氧无法满足高频高速需求,双马树脂、PPO 等材料受青睐。
圣泉多年投入,实现电子级酚醛树脂、环氧树脂等核心产品全系列覆盖,还针对先进工艺开发特种树脂等产品。它是国内唯一通过国产化产业链认证,可提供 M6、M7、M8 全系列树脂产品的公司。
高频高速树脂方面,1 条老产线产 PPO,3 条新产线转产 OPE 且满负荷提产,全年计划出货 600 吨 PPO、400 吨 OPE,PPO 获台系客户认证待上量,OPE 2 月已交付 20 多吨。厂房空地计划年底扩产一条 3 - 500 吨产线。
2025 年 4 月,圣泉集团电子树脂出货表现亮眼,PPO 树脂出货约 70 吨、OPE 树脂约 20 吨、ODV 树脂 10 吨,主要产品产能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与去年同期相比,PPO/OPE/ODV 树脂出货量分别增加 40 吨、20 吨、10 吨,PPO 环比 3 月增长 30 吨。
面对市场对高端电子材料的旺盛需求,圣泉加速扩产布局,计划启动 2000 吨 / 年 PPO/OPE 树脂、1000 吨 / 年碳氢树脂、1000 吨 / 年双马树脂及 1000 吨 / 年 PEI 树脂项目。通过这些扩产计划,圣泉将进一步增强在电子树脂领域的供应实力,满足国产化自主供应需求,巩固其在高端电子材料市场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