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季 上雪球# #雪球星计划# #服装家纺板块业绩大幅改善,多股连续走强#
$红豆股份(SH600400)$ $海澜之家(SH600398)$ $七匹狼(SZ002029)$
最近司马研究主要服装企业的财报,里面的数据让人心里沉甸甸的。都说服装行业是“三分生产,七分流通”,可现在好多企业的衣服都压在仓库里卖不出去,这生意还能好吗?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事儿,尤其是红豆、海澜之家、七匹狼这些大家熟悉的品牌,看看他们到底遇到了啥难题,再深挖挖背后的数据逻辑。
截至2024年底,红豆股份库存商品账面价值2.86亿元,其中库龄超过1年的达1.16亿元,占比41%。换句话说,仓库里每10件衣服就有4件躺了一年以上。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长期库存的跌价准备计提可能不足——2.86亿元库存仅计提4235.79万元跌价准备,尤其是1-2年库存的计提比例仅22.6%(1.97亿元跌价准备/8.7亿元账面金额),3年以上库存虽计提90%,但账面余额仍有511万元,实际变现能力堪忧。
从周转效率看,其存货周转率从2023年的6.20降至2024年的4.11,周转天数从58天增至89天,相当于一年只能卖4次货,比高峰期少卖2次。年报提到,高端化转型导致核心产品库存增加,但市场需求未同步增长,这才是周转率下滑的关键。
海澜之家的存货问题更触目惊心:2024年底存货总额111.67亿元,相当于每天有3000万元的衣服压在仓库里。其中可退货商品82.71亿元(占比74%)看似风险转移给供应商,实则占用渠道资源,一旦终端滞销,退货潮可能引发供应链危机。不可退货商品28.98亿元中,1年以上库存占42%,2年以上库存5.15亿元,虽计提98%跌价准备,但仍有827万元“残值”,实际价值几乎归零。
产销量数据更显矛盾:T恤、裤子等主力产品销量下滑(裤子销量降11.94%),但鞋子、茄克衫生产量暴增(鞋子增产187.89%),导致库存同比激增143.28%。这说明企业可能误判市场需求,盲目扩产加剧了库存积压。
七匹狼2024年库存商品13.15亿元,计提跌价准备5.51亿元(比例42%),但三年以上库存占比达25%(3.29亿元),这些“陈年旧衣”几乎丧失流通价值。从周转看,206天的存货周转天数虽优于海澜之家,但1-3年库存占比35%,意味着近三分之一的存货处于“半滞销”状态。更严峻的是,其应收账款周转天数97天,资金回笼速度慢于存货周转,现金流压力双重叠加。
从行业整体看,2024年我国限额以上服装类商品零售额仅增长0.1%,增速较2023年骤降15.3个百分点。而A股服装企业的存货周转数据更显惨淡:
欣贺股份:553天,相当于一年半才卖一轮货;
雅戈尔:542天,近1.5年周转一次;
如意集团:461天,库存周转率仅0.78次/年;
三夫户外:454天,专业户外服饰滞销明显。
即便排名靠前的企业也不乐观:浪莎股份52天、棒杰股份51天,但多数企业集中在200-400天区间,远超行业理想值(30-60天)。对比家电行业(平均周转天数45天)和快消品行业(30天),服装业的流通效率堪称“龟速”。
飞科电器的数据揭开了行业困境的一角:2024年电动剃须刀零售额下降8.1%,而电吹风增长10.4%,男士消费优先级明显靠后。这直接冲击了以男装为主的海澜之家、七匹狼——海澜之家职业装需求因企业采购缩减而下降,七匹狼三年以上库存占比攀升,均与男士消费收缩密切相关。
从消费端看,家庭支出向“孩子>女性>老人”倾斜,男士服装消费从“刚需”变为“可省”。海澜之家2024年西服销量降19.55%、衬衫降16.98%,折射出商务场景减少、日常穿着需求转向性价比的趋势。
存货积压直接影响企业利润。七匹狼5.51亿元的跌价准备相当于当年净利润的1.2倍(假设净利润4.6亿元),若全额计入损益,可能导致财报亏损。海澜之家虽计提8.59亿元跌价准备,但存货总额同比增加28.38%,意味着减值压力将持续传导至未来财报。
存货周转率低意味着资金沉淀严重。以海澜之家为例,111.67亿元存货占流动资产的42%,若按银行一年期贷款利率4%计算,每年仅利息成本就达4.47亿元。同时,其应付账款周转天数170天,需拖欠供应商近半年货款,长期可能引发供应链信任危机。
中小品牌抗风险能力更弱。美邦服饰存货周转天数290天,营收同比降49.79%,陷入“库存积压-打折清仓-利润萎缩”的恶性循环;ST摩登、*ST金比等企业因库存问题濒临退市,行业马太效应加剧。
面对存货困局,部分企业已开始行动:
数字化预测:森马服饰通过大数据分析区域消费偏好,将存货周转率提升至136天;
柔性供应链:酷特智能实现“单件定制”,存货周转天数77天,远低于行业平均;
渠道创新:太平鸟通过直播电商清库存,2024年线上销量占比提升至45%,存货周转天数下降12%。
但对多数企业而言,转型并非易事。海澜之家的可退货模式虽缓解终端压力,但上游供应商仍面临产能过剩问题;红豆股份的高端化需匹配精准营销,否则库存压力难消。
在司马看来,服装行业的存货问题本质是“供需错配”的产物——消费者需求快速变化,而企业生产与库存管理未能同步迭代。对于司马好友们来说,若关注服装行业,可重点观察两个信号:一是存货周转天数是否持续改善,二是跌价准备计提是否充分。毕竟,在这个“快时尚”与“性价比”并行的时代,能让衣服“动起来”的企业,才能在洗牌中存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