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还能领跑A股吗?

用户头像
司马茶馆
 · 福建  

$泡泡玛特(09992)$ $蜜雪集团(02097)$ $东鹏饮料(SH605499)$

大家好,今天这篇文章是“司马茶馆”写的第332篇文章。咱们今儿聊聊最近A股市场的“显眼包”——新消费板块,看看这些“泡泡玛特们”为啥能逆势狂飙,背后藏着哪些机会和风险。

一、港股双雄:泡泡玛特与蜜雪神话

前阵子港股新消费简直“杀疯了”。泡泡玛特股价再涨5.42%,市值冲上3100亿港元,蜜雪集团更是大涨近10%,市值突破2000亿港元。这俩龙头就像“消费双子星”,一个靠盲盒潮玩征服年轻人,一个用低价茶饮铺满街头巷尾。

司马算了笔账,泡泡玛特单店日均销售额超5万元,蜜雪集团全球门店数突破4万家,相当于每3个中国人就有一家店。这种“极致流量+高复购”的模式,让资本愿意给足估值——泡泡玛特市盈率超80倍,蜜雪集团也有60倍,但市场觉得值,为啥?因为它们抓住了Z世代的“情绪刚需”。

二、A股跟风:IP经济与消费升级

港股的火很快烧到A股。明牌珠宝广博股份等IP概念股集体涨停,京华激光靠“谷子经济”4连板,连黄酒股会稽山都跟着涨了112%。仔细看,这些牛股有个共同点:都在跟年轻人“套近乎”。

比如潮宏基,跟哆啦A梦、三丽鸥联名推出萌趣珠宝,2025年又上新布丁狗、鲨鱼猫等IP,年轻人买单很踊跃,调研时公司说“联名款销量占比提升至25%”。还有永安药业,靠益生菌饮料“易加能”线上线下铺货,年内涨幅180%,成了医药生物板块的“黑马”。

从行业看,纺织服饰、美容护理、农林牧渔成了资金“避风港”。5月27日,纺织服饰板块涨超1%,美容护理板块主力净流入超2亿元,在科技股低迷时,消费成了资金的“安全垫”。

三、风险警示:高估值与减持雷区

不过,热闹背后得冷静。绿的谐波就给大家敲了警钟:控股股东宣布减持3%股份,股价直接跌超8%。这票看着是机器人概念,但实际净利润连降三年,市盈率却炒到400多倍,典型的“估值泡沫”。

司马提醒司马好友,新消费板块现在分化严重:

①真成长:像泡泡玛特蜜雪集团,有稳定现金流和用户基础,估值虽高但有业绩支撑;

②假概念:部分IP概念股靠短期炒作,没有实际订单,比如某文具企业蹭“谷子经济”热度,市盈率炒到100倍,却拿不出联名产品销售数据。

买股前不妨问自己:这公司是真能抓住年轻人的心,还是在“蹭热点”?

四、机构指路:新消费的三大机会

开源证券的中期策略挺有意思,把新消费机会分成三块:

①悦养身心:除了潮玩,健康食品、美容仪、轻医美都是方向。比如锦波生物的胶原蛋白产品,靠着“抗衰”概念,年内涨了130%;

②技术变革:AI+消费营销正在爆发,某美妆品牌用AI虚拟主播带货,直播间观看量增长300%,成本却比真人主播低50%;

③出行消费:旅游、酒店板块复苏明显,安德利(果汁饮料)跟着露营经济涨了105%,逻辑很简单:人出去浪,就得喝饮料。

五、司马真心话:消费投资的“三看法则”

最后分享个选企思路:

①看需求:是不是年轻人愿意掏钱的“刚需”?比如宠物食品(中宠股份+76%)、低度酒(会稽山+92%),都是“孤独经济”下的硬需求;

②看壁垒:有没有独特IP或技术?泡泡玛特的IP库、蜜雪的供应链,都是别人抄不来的“护城河”;

③看估值:市盈率是不是跟业绩增速匹配?莱绅通灵(+150%)市盈率56倍,对应净利润增速60%,这就合理;但某美容护理股市盈率200倍,增速只有20%,就得小心。

在司马看来,新消费板块就像一场“情绪与理性的博弈”。短期看,IP联名、AI营销等催化剂还会催生牛股;长期看,只有真正能把“流量”变成“留量”的企业,才能穿越周期。司马好友不妨多关注那些“产品有尖叫点、业绩有支撑点、估值有安全垫”的三好标的,在热闹中保持清醒,才能抓住下一波消费升级的红利。

@今日话题 @球友福利 @雪球创作者中心

#雪球星计划# #泡泡玛特的泡泡大不大# #泡泡玛特等明星股获港股通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