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周五接触博源化工到现在已经一个星期了,记录一下国光小队这些天了解到的小点,方便今后验看:
1. 公司河南中源化学的180万吨产能只有81%的权益,对银根矿业500+280万吨的产能是60%的权益;
2. 天然碱生产的经济规模效应显著,去年产能没有开足,今年上半年产能满产后,单位成本极低;
3. 不同质地的天然碱矿,开采成本相差不少,例如中源化学的单位开采成本明显高于阿拉善矿区的开采成本;
4. 远期博源和中盐两家纯碱产能合计在2200万吨以上,中国每年纯碱需求量约3300万吨左右,未来可以做到65%以上的市占率,实现纯碱领域的双寡头垄断;
5. 博源和中煤能源的官司,一共需赔付23亿元,已经计提了10亿,还有十二亿多的金额待计提,这是颗明雷。2025年计提的话,今年可能只剩下小个位数的利润;
6. 公司还有一个1.69亿元的涉案金额未被判决;
7. 阿拉善与通辽虽然都在内蒙,但两地相隔约1800公里(上海至北京也仅有1200公里)
8. 地区营收,公司之前是河南内蒙各占一半,近三年河南营收萎缩下滑,主要靠内蒙地区的增长;
9. 中盐碱业的股权,中盐占70%,山东海化占30%;
10. 2024年国内小苏打的需求量为145万吨,博源一家的产能就有150+40万吨,另外山东海化有40万吨产能,2023年行业开工率仅为50%,由此可见小苏打的供需关系更加失衡,但博源2025上半年却实现满产。中国2024年小苏打净出口70万吨,其中有一半由博源提供;
11. 公司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13%;
12. 公司直销占营收33%,其余为经销和其他销售模式;
13. 2024年参股的蒙大矿业投资收益4.18亿元,博源持股比例34,矿井生产能力800万吨/年,矿井服务年限至2069年;
14. 20世纪80年代,美国掌握天然碱加工技术后,迅速淘汰境内全部氨碱矿。国内氨碱法2020年的产能占比由47.9%下降到2024年37.1%;
15. 氨碱法生产线设计使用年限通常为15~20年,通过技改升级后可提升至25~28年。目前氨碱法产能1400万吨,1300万吨产能投产十年以上,620万吨产能投产20年以上。这部分是未来十年出清主力。全纯碱行业目前有30%的产能投产年限超20年;
16. 纯碱生产国企产能占比45%,民企占比55%。100万吨以上产能公司有15家,占行业总产能70%,100万吨以内产能占比30%。小产能的民企同样是未来出清主力;
17. 国内纯碱产能长期供大于求,假设未来国内需求量保持在3500万吨,出口200万吨,合理产能利用率下限75%时,对应有效总产能4930万吨;80%产能利用率对应4620万吨。明显超过这个数字时便会不可避免的打价格战;
18. 天然碱法生产煤炭占总成本的30%以上,取水占10%以上;
19. 阿拉善水权市场化交易均价0.15~0.18元/立方米,通辽水价定额0.2元/立方米;
20. 近三年来,博源的市占率逐步上升,2025年满产满销,预计提升更为明显;
21. 中盐化工奈曼天然碱矿资源量20.7亿吨,约在地下1500~1800米,厚度3.8米,勘探品味70%,质地较为复杂,有硅砂、石油、石盐等伴生矿。博源阿拉善天然碱矿资源量10.8亿吨,约在地下220~550米,厚度23.9米,勘探品味66%,质地较为简单,天然碱矿藏集中;
22. 埋藏深度对开采成本的影响:深度越深,成本越高;矿层厚度对开采成本的影响:厚度越厚,成本越小。预计这块阿拉善矿区相较通辽矿区开采成本低一百多元每吨;
23. 距离通辽最近的海是渤海,直线距离600公里;距离渤海最近的海同样是渤海,直线距离1200公里。铁路运输转水运的话,每吨一千公里150元运价,通辽拿阿拉善这块的成本每吨低90元;
24. 根据2017年采矿权评估报告,中源化学河南安棚碱矿服务年限截至2030年到期。但2025年上半年依旧满产。随着服务年限到期和品味下降,这块要继续探矿,否则河南部分纯碱产能不可持续,这是个很大的雷。未来预计河南天然碱部分成本持续上升;
25. 国内纯碱第二大企业河南金山化工采用的是纯碱法,因地理位置相近所以与中源化学直接形成竞争,如果中源成本上升将不再具有相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