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品牌中药的传奇故事

用户头像
刀锋日志
 · 四川  

四大品牌中药有谁? 听过他们的故事么?

$云南白药(SZ000538)$ $同仁堂(SH600085)$ $片仔癀(SH600436)$

云南白药:台儿庄战役一战成名

1902年,云南名医曲焕章发明了一种对治疗外伤有特殊功效的白色粉末,取名为“曲焕章万应百宝丹”,即云南白药的前身。

1938年台儿庄战役爆发,当时来自云南的部队作战骁勇,他们每人身上都带有一小瓶白色粉末,受伤后只要还能动,就会服用或外敷这种粉末,然后继续上阵拼杀。台儿庄战役胜利后,“百宝丹”的奇效被口口相传,因其卓越的止血疗伤功效,在抗战时期产量达40万瓶,创下纪录,云南白药也由此声名远扬。

1938年,曲焕章被国民党接往重庆,因拒绝献出白药秘方,同年8月被害,终年58岁。新中国成立后,曲焕章遗孀缪兰英把白药秘方献给了新中国,由昆明制药厂生产,并且将曲氏白药更名为“云南白药”。

同仁堂:恪守古训三百年

同仁堂创建于1669年(清朝康熙八年),创办人乐显扬继承祖业,为清朝御太医,创办了“同仁堂药室”。“同仁”一词出自《易经》,意为“和同于人、宽广无私”。因喜欢“同仁”二字“公而雅”,故以之为名。

自1723年开始,同仁堂供御药历经八代皇帝188年。至今历经三百多年的风雨历程,因对品质严格要求、精益求精,使得同仁堂的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成为中药行业老字号。

有一部家喻户晓的电视剧《大宅门》,就是以同仁堂为背景,剧中有一段故事是这样的:陈宝国饰演药铺当家人白景琦,发现儿子因为一款药供不应求,为谋得暴利偷工减料,白景琦知道后,没有瞒下这件事,而是召集同行出席,当众烧毁价值7万两白银的不合格药。

白景琦说:“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句话也成为百年同仁堂的古训。

片仔癀:从宫廷秘方到国礼传奇

明朝嘉靖年间,一位宫廷御医因不满暴政,携秘方出逃至漳州璞山岩寺出家为僧。他依据宫廷秘方,用上等麝香、牛黄、田七、蛇胆等名贵中药材,炼制成药锭,专治热毒肿痛,因“一片退癀”(闽南语“癀”指炎症)得名“片仔癀”。

清末民初,璞山岩寺最后一任住持还俗,在漳州馨苑茶庄制售片仔癀,由此传入民间。

1972年,中日建交,片仔癀被当作“国礼”送给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引发日本民众关注,纷纷前往香港购买,出现排队抢购片仔癀的轰动场面。

东阿阿胶:与曹植的渊源

阿胶应用迄今已有3000年历史,从汉唐至明清一直都是皇家贡品。据《本草纲目》记载:“阿胶,出东阿,故名阿胶”。

曹丕称帝后,曹植被贬到山东东阿县,封“东阿王”。刚到东阿时,他郁郁寡欢,身体瘦弱且病重。后来,曹植听从当地百姓建议服用阿胶,一段时间后身体逐渐康健。

他感念阿胶的功效,作《飞龙篇》称阿胶为“仙药”,诗中写道:“授我仙药,神皇所造。教我服食,还精补脑。寿同金石,永世难老”。曹植与阿胶的这段故事,让东阿阿胶声名响亮,也为其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