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税1.9亿元,海能实业两股东全部持股遭税务局“强平”!公司业绩增长难掩存货高企

用户头像
深圳商报
 · 广东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李耿光

9月29日,海能实业(300787)发布公告,公司第三大股东李伟雄因强制执行被国家税务总局龙岩市税务局稽查局依法处置其持有的公司股票1038.05万股,处置期间为2025年9月15日至2025年9月25日。近期公司收到通知,李伟雄所持的股票已全部处置完毕。

公告称,被强制执行的股东不属于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且未在公司任职,因此此次强制执行事件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及持续经营产生影响,公司基本面未发生重大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21天前,海能实业于9月8日发布公告,公司第四大股东李咚怡持有的463.88万股股票刚被国家税务总局龙岩市税务局稽查局强制处置完毕。

截至2025年6月30日,李伟雄和李咚怡分别持有公司股份10,380,528股(持股占比3.31%)和 4,638,826股(持股占比1.48%),这意味着,两股东所持全部股份已彻底被“清空”。

短短一月内两大股东接连遭“强平”,背后牵扯出1.9亿元税款追缴案。

这场股权处置风暴的源头要追溯到2025年3月的一份税务处理决定书。龙岩市税务局稽查局查实,2020年12月,彼时海能实业原持股5%以上股东龙岩欧华贸易有限公司解散清算,将1682.44万股(占总股本13.21%)通过非交易过户分给股东,李咚怡由此获股直接持股。但这一操作中,李咚怡与李伟雄存在虚假纳税申报,2025年3月被稽查局追缴约1.9亿元所得税款及滞纳金。

为追缴欠税,税务部门早于2024年8月就冻结李咚怡8215万余元证券账户;2025年7月曾计划处置1600多万股,后调整为463.88万股。按处置前一日收盘价计算,此次处置股票市值约6852万元,可部分抵缴欠税。

9月8日,海能实业公告称,因股东李伟雄未按规定缴纳欠缴税款及相应滞纳金,税务稽查局将对李伟雄持有的公司股票1038.05万股依法处置,拟委托证券公司于2025年9月15日起通过大宗交易、集中竞价等方式进行处置,处置所得抵缴李伟雄所欠税款及滞纳金,处置期限为上述股票处置完毕或者李伟雄所欠税款及滞纳金抵缴完毕止。

值得关注的是,在被税务部门强制执行之前,两股东已着手减持套现。

今年2月24日,海能实业公告称,公司股东李伟雄及其一致行动人李咚怡,因自身资金需求拟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391.79万股,即不超过剔除公司回购专用账户后的总股本比例的1.5%。计划减持期间为2025年3月18日至2025年6月17日。

海能实业股东税务问题曝光的同时,公司发布了一份看似“亮丽”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

海能实业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为15.1亿元,同比上升60.5%;归母净利润为7718万元,同比上升132.0%;扣非归母净利润为5678万元,同比上升86.2%;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11亿元,同比增长92.4%。

然而,若将时间拉长观察,海能实业的盈利能力并不稳定。

2024年全年,海能实业营业收入为22.13亿元,同比增长16.26%,但归母净利润为7669.07万元,同比下降40.45%。2023年,营业收入为19.03亿元,同比下降20.24%,归母净利润为1.29亿元,同比暴降60.50%。

2024年年报显示,海能实业应收账款增速高于营业收入增速——应收账款同比增长24.63%,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26%。

近三年年报显示,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持续下降,从2022年的8.87亿元降至2023年的3.02亿元,再降至2024年的0.89亿元。

同时,海能实业存货增速远高于营业成本增速。2024年,公司存货4.59亿元,同比增长98.28%,营业成本同比增长仅19.26%。而2025年半年报显示,截至上半年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已达6.6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11亿元,同比增长1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