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主动脉DC
 · 上海  

$承德露露(SZ000848)$ 这两天老妈买了个杏仁七白饮,说她最近很喜欢喝,而且说秋天喝这个润肺。我看了下,是同仁堂的,冲了一杯喝了一点,杏仁的味道蛮突出的,味道还不错。
想起承德露露这家公司第二增长曲线的问题。
杏仁露这个产品给了这家公司很稳的现金流,北方的很多小伙伴可能都喝过,这么多年味道一直没变,逢年过节很多老家的亲戚还是喜欢买这个送人或者自己当饮料喝,味道还是小时候的味道。之前的帖子估算过,这个基本面就可以给这家公司90亿的市值。但是这几年这家公司新产品似乎一直没做出什么大动静。所以市值也很难有什么大的变化。
今天有个想法,品牌是需要记忆点的。比如同仁堂,大家一想起来就觉得这是个养生的,比如伊利,就是各种奶。而露露,最大的记忆点其实是杏仁的味道。杏仁的味道是很有特点的,一闻就知道。但是露露这两年的什么草本养生水却完全抛弃了这个最大的记忆点。直接裸奔杀入了饮料赛道,说实话我很难把它的“草本”系列跟“露露”两个字联系起来。对于饮料这样一个高度竞争化的赛道,个人觉得这样平地起高楼的产品策略恐怕是有点难。
是否就围绕杏仁做文章,像杏仁七白饮这样的产品其实也一样可以用上养生的概念,同时保留最具有特色的杏仁味道,这样可能更能唤起消费者的记忆。
从这个问题延伸开去,我又有了一个新的感兴趣的课题:不同赛道不同企业开启第二增长曲线有怎样的经验模式和有趣案例呢?各自又有着怎样的内在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