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视像(SH600060)$ 海信家电与海信视像合并的可能性与可能方案
一、合并可能性:战略驱动下概率较高
海信家电(白电为主)与海信视像(黑电为主)的合并具备明确的战略必要性与现实基础,可能性处于较高水平,核心逻辑如下:
集团战略转型的核心诉求:两者同属海信集团控股,但分属两家上市公司的体制壁垒导致供应链协同低效、研发资源分散。
2025 年海信集团董事会引入资本系董事(如鼎晖投资焦树阁,曾主导美的资产整合),明确将破解 C 端业务协同不足作为战略核心,合并是直接解决方案。
业务整合已实质性铺垫:2025 年 9 月,双方完成多笔关联交易,海信家电收购海信视像持有的厨卫公司股权,同时向其出售电视机结构件相关非核心资产,实现注塑、冲压等业务的专业化归集,这是合并前梳理资产、减少同业竞争的典型动作。
资本与市场条件成熟:两者市值规模匹配(2024 年上半年海信家电市值 351.15 亿元,海信视像 2024 年末市值 289.44 亿元),且混改后均为 “无实际控制人” 状态,管理层与战略投资者(如青岛新丰)对资本运作接受度更高。
行业先例与协同价值明确:参考美的 2013 年吸收合并小天鹅的成功经验,黑白电业务整合可集中研发资源攻关 AIoT 技术,且双方已共同成立海信星海科技布局人工智能,协同基础成型。
二、可能的合并方案:借鉴美的模式,以股权置换实现吸收合并
结合行业惯例与海信集团战略倾向,合并大概率采用 “吸收合并 + 业务聚焦” 的组合方案,核心细节如下:
1. 合并模式:吸收合并为主,存续主体倾向海信视像
参考美的吸收合并小天鹅的路径,大概率由一方作为存续主体吸收另一方,而非新设公司。从当前基本面看,海信视像更可能成为存续主体:其 2025 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激增 26.63%,海外收入增长 43%,激光电视、Mini LED 等技术壁垒显著;而海信家电面临增长承压,2025 年上半年营收增速仅 1.44%。合并后可依托海信视像的技术与全球化基础,带动白电业务升级。
2. 对价方式:股权置换为主,现金支付为辅
鉴于两者市值接近,预计以股权置换为核心对价方式,即海信视像向海信家电股东发行新股,换取其持有的海信家电股份,置换比例参考双方股价、市盈率等财务指标综合确定。对少数异议股东提供现金选择权,现金来源可能包括海信集团自有资金或战略投资者增资。
3. 前置步骤:资产剥离与业务归位
在正式合并前,双方将进一步完成非核心资产的梳理,延续 2025 年 9 月的资产整合逻辑:海信家电剥离与显示相关的非核心制造资产,聚焦冰箱、空调等白电主业;海信视像剥离注塑、冲压等家电配套业务,集中资源于显示技术与智能终端,减少合并后业务重叠与管理成本。
4. 整合核心:聚焦 AIoT 与全球化协同
合并后的核心价值落地将围绕两大方向:一是集中研发资源攻关 AIoT 技术,依托双方合资的海信星海科技,推动黑白电产品的智能互联与场景化服务(如全屋智能控制);二是整合海外渠道,借助海信视像墨西哥工厂(覆盖北美零关税市场)与海信家电的全球供应链,提升海外市场整体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