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由于本人持有潜伏公司,所发帖子的观点只是个人持续跟踪的备存,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任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这对于国内生物行业再合适不过,太卷,太残酷,但又充满希望和无尽的可能。更何况中国生物科技(08037HK)作为一家创业中的生物创新的小公司,期待幸运的眷顾,更需要自己的前瞻性,又要长久持续的坚守,命运把握在自己手。
08037HK中国生物科技服务横跨两大前沿:既布局肿瘤免疫细胞治疗CAR-T,又在国内最早布局并率先落地的国际最新一代的BNCT(硼中子俘获疗法)癌症治疗系统。
一、前瞻性独家引进落地全球唯一的BNCT落地
1、公司对前沿技术BNCT的前瞻性的布局
公司核心子公司鹏博中子投资兴建的海南鹏博博鳌硼中子医院独家引进目前全球唯一获批上市的国际先进BNCT(硼中子俘获疗法)癌症治疗系统,成为中国首个可以提供BNCT临床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从公司和海南当地相关信息了解到,目前工程已经接近完成,即将投入使用,2025底试营业。
2、不仅仅是独家引进全套设备和系统,落成后将是全球第二个可为患者提供硼中子治療的中心;更重要的是硼药与BNCT设备大中华区独家商业化权利,关键是获得了日本独批之硼药的国产化授权。
2025.5.8 宣布与Stella Pharma签署了硼中子治疗的药物STEBORONINE®在中国的销售和生产协议,获得了在国内的独家制造和销售许可。将STEBORONINE®9000毫克/300毫升的制剂生产技术转让给中国生物科技服务,并授予其在中国的独家制造和销售许可。
硼药国产化,这个想象空间很大。打个比方,类似于“大家现在都知道的卖喷墨打印机,并不赚钱,但是墨盒赚钱啊,长期消耗品。厂家商家挣的就是耗材的利润。”
3、BNCT被称为即将诞生的癌症治疗第七驾马车!
①迄今为止,癌症治疗经历了六种革命: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抗体药物、免疫治疗(包括CAR-T、CAR-NK);“硼中子俘获治疗”(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 简称“BNCT”)横空出世被寄予癌症治疗的革新期望,被称为即将诞生的第七驾马车,既是生物靶向,又是放射靶向的又一次癌症治疗革命。
②作为全球唯一批准上市的BNCT治療設備已納入日本全民醫保,被譽為放療領域皇冠明珠。
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可见上篇帖子:
(2021年11月的帖:《08037HK中国生物科技:期待BNCT新合作和新台阶》)
更细致的资料可以参见公众号上华大集团CEO尹烨的公众号的相关BNCT访谈内容。
③相关癌症治疗上的令人惊艳的疗效!
BNCT为不可手術切除的局部晚期或复发性头颈癌患者带来了革命性的疗效!
BNCT治疗复发性恶性胶质瘤的24例患者研究报告显示,BNCT治疗后,高RPA恶性胶质瘤的中位数生存期由4.4个月提升至18.9个月。一年期生存率由4-5%提升為79%。
各类癌症的治疗的拓展正在加速推进中,正给癌症治疗带来新的革命。
BNCT的革新疗法和疗效早就引起國際權威期刊《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PHYSICS》、《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PHYSICS》、《Cancers》、《Nature》的密切关注和持续跟踪。
④BNCT竞争态势
目前国内涉及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技术的上市公司主要: 中核集团旗下、中广核技(000881.SZ)、中国生物科技服务(08037.HK)等
但国内处于研发阶段,离真正成熟应用尚有距离和时间,而中国生物科技服务(08037.HK)提前引进布局和消化的是成熟系统,具有明显的“先手之利”!
中国生物科技服务(08037.HK)与日本住友重工、Stella Pharma合作,引进日本BNCT技术,在海南博鳌建立中国首个商用BNCT治疗中心,预计2025底试营业。还计划在香港建设BNCT治疗中心,进一步拓展市场。
(注:中核集团旗下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了国内首套基于强流回旋加速器的BNCT癌症治疗装备,并已与山东泰安市中心医院合作建设BNCT治疗中心,预计2026年6月具备运营条件;中广核技则是依托深厚核技术底蕴,在BNCT核心设备研发与产业化领域优势,毕竟仍然处于研发开发阶段。)
4、BNCT的巨大应用前景吸引着各方关注和重磅合作者
7月11日以华大松禾基金投资3000万入股鹏博硼中子公司签约落地为标志,随着鹏博(海南)即将完工,癌症精准诊断和治疗即将进入实质阶段。
现在有了华大集团作为实质性合作方,也更加印证BNCT的价值和前景。
注:华大松禾基金 2023年6月30日,华大基因(300676)公告,公司以自有资金出资参与认购常州市华大松禾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基金份额。公司于2023年6月28 日与目标基金其他投资方就本次投资事项签署了《常州市华大松禾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伙协议》(以下简称合伙协议)。目标基金主要投资于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计划募资规模为人民币 4亿元,最终以实际募集金额为准。 华大松禾基金总规模4亿元,由松禾资本担任管理人,通过华大集团的产业链优势,用产业资本力量撬动创新创造杠杆。
5、开放共赢
7月宣布与多家保险公司(AXA安盛香港、安盛环球再保险、前海再保险及安睿嘉尔)签署了旨在共同开发覆盖硼中子治疗(BNCT)治疗费用及相关服务的普惠型医疗保险产品。此次合作的主要目标是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治疗的可及性。
2024.11.13 西门子医疗与鹏博(香港)中子癌症治疗中心达成价值伙伴战略签约 共筑肿瘤治疗新未来 2024.9.19 鹏博(海南)与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订立合作框架意向书,就硼中子俘获治疗药品及医疗器械、转诊合作、股权合作、适应症拓展等领域开展合作。 2024.4.18 意向入驻港深科创园,开设香港首个BNCT硼中子治疗中心 2022.7.12 平安健康与中国生物科技达成战略合作,携手共建高端医疗服务
6、巨大的商业化前景和发展空间
BNCT中国每年治疗前景分析:
①头颈肿瘤主要包括口腔癌、鼻咽癌、喉癌、下嚥癌和甲状腺癌。放射治疗成為头颈部肿瘤综合治疗的非常重要的手段。
②70%~80%头颈恶性肿瘤患者确诊時已是局部晚期或晚期,经传统综合治疗方案治疗后仍较易复发和转移。
③国家癌症中心在JNCC上发布 2022年全国癌症报告:中国头颈部病例新增约61.2万,死亡约9.2万。
据相关预测:这部分新发病例中适合放疗的约占70%,其中又可由BNCT治疗的患者约占20%,即约有8.6万。
头颈部癌是全球第六大常常见癌症,约占全部恶性肿瘤10%,转移性IV 阶段头颈部癌的5 年生存率不足4%。;
我國近年头颈部肿瘤的年发病率为15.22/10万,甲状腺癌22万,死亡约1万例;鼻咽癌6.2万,死亡4万,口腔癌(含唇癌)3万,喉癌2.9万,其他头颈部癌14.2万,死亡7.5万;(数据来源WHO2021全球癌症報告)
这仅仅是适合BNCT目前所获批的一个适应症的每年新增患者人数,加上存量患者可能超过100万例。未来随着获批适应症的增加,接受BNCT治疗的患者人数将大幅增加,商业前景和空间巨大。
二、“細胞治疗”的种子正在花开
记得2021年对核心子公司上海隆耀LY007的细胞注射液(“LY007细胞注射液”)临床试验的获批,发了专门帖进行跟踪,毕竟那可是“注册分类为I类新药”,LY007细胞注射液当时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获得注册临床申请批准的CD20靶点的CAR-T产品。
(注:2021年1月的帖:《08037HK中国生物科技:千王之王还是 天王山?》网页链接 )
当年的种子,如今正在花开,也期待丰收的硕果—— “LY007细胞注射液”临床新进展!
1、公司核心之一:国际第一梯队的免疫細胞药物研发,拥有自主专利的二大技术平台的“上海隆耀生物”。
拥有二大技术平台:OX40共刺激信号平台、通用CAR-T技术平台。拥有10项授权专利以及21项在審专利,保护范围涉及中国、香港、澳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随着免疫细胞药物研发的进展,特别是通用CAR-T技术逐渐发展成熟,相关研发和企业正在获得更多关注。国际第一梯队的免疫細胞药物研发,拥有自主专利的二大技术平台的“上海隆耀生物”也陆续获得国际和国内学术权威代表、大学、顶级科研机构院所的青睐。
2、国內申报和获批IND的第一款CD20靶点的CAR-T产品LY007的细胞注射液(“LY007细胞注射液”)已经有重大临床阶段成果,已完成臨床一期,发布惊艳数据。
①2021年LY007在我国获批新药临床研究审批(IND),成为国内首个获批IND的靶向CD20 CAR-T细胞疗法。
②2024年5月其治疗B-NHL的Ⅰ期临床研究首次公布,中位随访5.09个月即展现出89%的最佳总体缓解率(BOR),初步彰显治疗潜力;
③2024年在第66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中位随访7.2个月时BOR升至92%,最佳完全缓解(BCR)率达67%,进一步验证了其临床价值。LY007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IND申报正式启动。
④2025年第30届欧洲血液学会(EHA)年会更新的中位随访9.1个月数据显示,患者BOR维持在92%,BCR率提升至75%。LY007继续亮相ICML大会,公布更多随访数据以及基础研究成果。
3、在細胞治疗上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系統性研发管线
公司管線包括多款產品,正在推進CLDN18.2-CART-OX40和通用型CAR-T兩款產品的IND申報工作。
三、短板和风险也是明摆着的
1、公司前瞻性的布局前沿领域的风险
对于免疫細胞药物研发虽然足够前沿,但行业不确定性和风险也同样明显,连中国乃至全球细胞治疗公司的天花板、行业老大的传奇都还没实现商业盈利,但异体起码有机会,毕竟已经看到曙光。其他大部分都觉得很难实现商业盈利,通用型的路更长;
公司引进在日本已经成功的BNCT,但国产替代也在加速中,在一个内卷残酷的大环境中技术和产品的更新迭代超出所有人预期和想像,公司能否快速推进项目进入市场落地将考验公司的管理能力和实力。
2、资金是所有生物创新公司的天敌!
正如所有生物创新公司一样,创业中的小公司的自然天敌就是资金,再好的项目和创新想法和技术都必须由天量的资金支持才行,公司同样面临资金的巨大的压力和风险。
这些年,公司也是内引外联,努力在拓宽合作渠道,达成部分,这次BNCT项目引进了华大集团应该是不错的开始。
其实前面也有过外引的合作意向,后续就看公司项目运作的进展,则会推进合作的进展和新的合作可能。
附注:
1、与阿斯利康(中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应该是对公司CAR-T项目的合作;估计后面由于AZ中国区的麻烦而耽搁下来了。
2、2022.3.24 就曾经与石药集团(01093)签订战略合作意向书。
……
作为创新企业,$中国生物科技服务(08037)$ 持续前瞻性的布局在cart业务和BNCT业务,在国内并不多见,在港股创新药生物公司其实都可以独树一帜的。
对于一家创业中的生物创新的小公司,期待幸运的眷顾,更需要自己的前瞻性,又要长久持续的坚守,命运把握在自己手。
种子早已经种下,花开在即!
成佛、成魔一念间,我若成佛,天下无魔。我命由我不由天!
附注:
1、2021年01月的帖:《网页链接{08037HK中国生物科技:千王之王还是 天王山?}》网页链接
2、2021年11月的帖:《08037HK中国生物科技:期待BNCT新合作和新台阶》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