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2025新旅途
 · 广东  

阳朔山水美如画,我的账户却绿得发慌

这几天在阳朔游玩,坐在竹筏上,望着两岸青山倒映在碧绿的江水中,本应是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然而,打开同花顺一看账户,我的持仓也是一片“绿油油”,心情顿时跌入谷底。

更难受的是,那些我已经卖出的股票却持续走强,比如瑞和、威尔;而买入或持有中的个股却持续走弱,仿佛整个市场都在与我作对。说句心里话,这轮行情简直像被“大圣”和“三圣”这两兄弟做局联手收割了一样。

有空就再次意淫一些这两兄弟的逻辑

一、“ST三圣”:重整基本成功,摘帽空间巨大

目前来看,三圣药业重整基本确定成功。一旦重整完成,它将有望转型为一只“准白马股”,当前估值明显偏低,未来摘帽的空间非常可观,具体前期已罗列。

尽管有重整受理利好消息支撑,依然是利好兑现股价转跌,但没想到会跌这么狠,简直是退市大逃荒。无奈之下,只能做点T,只留利润在里头。但依然打得我“满面泪光”。

20250829公告显示,原本计划减持的280万股改为拍卖处理,而拍卖价是按照前20个交易日的最低价来定——这与常规拍卖价的取值标准大相径庭。

这也解释了为何三圣股价在最近三周出现了异常暴跌:原来是为了让某人以目标价格获取股权。不得不说,主力为了这280万股拍卖,真是煞费苦心,套了不少追高的人,后面只有小伙慢炖。

不过,目前市值才不到20亿,我觉得还是有性价比的。下周开始,我准备慢慢加仓,耐心等待价值回归。

二、“ST大晟”:加仓被反手掏,逻辑再梳理

8月22日加仓来个准涨停,还以为上涨动能打开,开香槟,没想到隔日来个反手抱摔,真不知道主力想干嘛,觉得趋势走弱想卖出,结果犹豫了一下,既然买入逻辑没变,位置也还偏低,那就继续“买入逻辑,卖出情绪,持股不动”,结果没完了。

还是再屡屡大晟的投资逻辑,找点持股信心:

1. 唐山国资收购大晟:壳资源运作+资产证券化

这次收购的核心是唐山文旅集团借壳深圳大圣。唐山文旅资产规模近千亿,旗下涵盖数字科技、文旅、农业、物流等多个板块,未来都有上市需求。

收购大晟,显然是为了通过壳公司快速证券化资产、回笼资金。而大晟目前主营的游戏、影视制作业务显然不是唐山的“菜”——既无核心技术,又常年亏损。未来这些资产大概率会被逐步置换出去。

但由于大晟已被ST,时间紧迫,必须尽快采取“保壳”措施。对于一个千亿资产的国资平台来说,这点难度应该不难。如果连这点都搞不定,那唐山国资的脸可就丢在全国人民面前了,后续的资本运作也会大打折扣。

2. 借钱给大晟:为后续资产注入铺路

资本运作的核心永远是利益最大化的路径。大晟被ST后,增发注入资产难度大,而现金收购相对简单。但大晟自己没钱怎么办?

这时候,唐山果断出手——借款3亿元给大晟。目的很明确:为后续资产注入提供资金支持,而不是唐山的果子可怜深圳的小私企。

3. 成立合资公司“易欣数智科技”:提前布局资产注入路径

唐山与大晟合资设立“易欣数智科技”,唐山占股40%,大晟占股60%。注册时间为2025年4月15日,由大晟控股,未来营收计入大晟报表。

更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2025年7月7日就拥有了数字类软件系统的知识产权。短短三个月,就能拿出成果?显然,这些技术是唐山提前准备好的,等于是“白送”给合资公司。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要注册合资公司?

其实逻辑很清晰:

- 先通过合资公司注入唐山的数字资产;

- 借出去的钱又回流到唐山果子;

- 等大晟摘帽成功后,再将合资公司40%股权以高价卖给大晟;

- 唐山既获得资金,又保留了控制权;

- 整个过程实现利益最大化。

整个资产注入路径也清晰了:

> 唐山借钱给大晟 → 大晟将资金注入合资公司(易欣数智) → 合资公司收购唐山数字资产 → 数字资产营收计入合资公司 → 合资公司营收计入大晟 → 大晟营收达标 → 保壳摘帽 → 增发收购合资公司剩余股权(40%大唐的股权,唐山高溢价获得资金) → 置出亏损资产(大晟进入盈利期) → 增发收购大股东其他数字资产(如智算)→ 成功转型为数字化科技公司

4. 半年报:营收增长,利润扩大亏损

大晟2025年半年报显示,营收1.09亿元(同比增长39%),但亏损扩大至0.39亿元(同比增亏116%)。表面上看是“营收增长、利润恶化”,但背后其实另有深意。

财报中明确指出,成本大幅上升,说明这是为了做高营收,并不追求短期盈利。这正是为后续资产注入做铺垫。

值得注意的是,唐山文旅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2024年营收达2.26亿元,其旗下还有两大核心子公司:

- 航天万源云数据河北有限公司

-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河北唐山数据应用中心

即便将这两家公司全部注入,可能也难以单独达到3亿元营收目标。因此,大晟自身原有业务必须不计成本配合做高营收,这也解释了为何营收增长、利润却在扩大亏损。

综合来看,大晟目前虽然被ST,但整体重组逻辑清晰,保壳成功的概率非常高,保守估计在95%以上。

除非出现不可控的“ZHU队友”情况,否则这次重组大概率会成功。届时,大晟将完成从传统文化传媒向数字科技企业的华丽转身

写在最后:股市如山水,有起有伏,耐心等待破局时刻

阳朔的山水虽美,但终究只是短暂的风景。而股市中的起伏,才是长期陪伴我们的“人生剧本”。

三圣与大晟,一个是“重整白马”,一个是“国资壳牌”,未来都有望完成蜕变。虽然短期内被市场误解或打压,但我相信,只要逻辑清晰、方向正确,终将迎来属于它们的高光时刻。$*ST大晟(SH600892)$ $*ST威尔(SZ002058)$ $*ST三圣(SZ002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