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明的黎明莅临,旧科技的永夜将至,氟化工将成为科创殿堂之路】
清华大学张强教授团队研发的新型含氟聚醚固态电解质技术,通过热引发原位聚合实现了604Wh/kg的能量密度突破,并在《自然》期刊发表。这一技术突破将直接推动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关键词: 新型含氟聚醚电解质!
一、含氟聚醚电解质材料供应商
1. $巨化股份(SH600160)$
- 核心优势:国内氟化工龙头,其“全氟聚醚基冷却液”入选浙江省优秀工业新产品名单,产品包括JHT、JHLO、JX系列,可应用于数据中心浸没式冷却和半导体制造 。JX系列冷却液实测PUE低至1.065,具备高绝缘性和化学稳定性,与含氟聚醚电解质的核心需求高度契合。
- 产能布局:规划5000吨全氟聚醚基冷却液产能,其中一期1000吨已投产 。公司在氟聚合物合成领域的技术积累(如全氟聚醚的分子氧直接氧化法)可快速迁移至固态电解质材料研发。
2. $昊华科技(SH600378)$
- 核心优势:通过子公司威凯新材料布局含氟新材料,引入中化集团战略资源后,在半导体用氟流体、含氟聚合物领域具备技术储备 。其全氟聚醚润滑油适配新能源汽车电机冷却系统,与固态电池界面稳定性需求存在协同。
- 技术延伸:公司HFPO(六氟环氧丙烷)产能1000吨/年,是合成含氟聚醚的关键中间体,新建5000吨产线采用高效分子氧直接氧化法,收率提升至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