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小Lin说 最新视频里的原油
文案如下
2020年疫情的爆发导致全球原油需求崩溃,油价现货和期货都开始跳水。
同时呢,欧佩克这边减产协议又没谈拢,沙特和俄罗斯陷入了一波小小的价格战,导致油价一路下跌。从年初的60美元1度跌到了20美元,而这个持续下跌的油价就激起了很多人抄底的欲望,这里边很大一部分人都来自遥远的东方,来自亚洲。
大家一看油价都这么低了,它再跌又能跌到哪呢?总不能跌到零吧?于是中国,韩国,印度为主,有一大批就想抄底油价,他们抄底的方式是什么呢?大多数人也不是专业投资人,他们也不会去直接做多原油期货,所以当时的金融机构看到这个需求啊,就会给大家提供这种所谓的纸原油产品来帮助散户间接做多原油,这里头很典型的一个,也是后来出问题的一个,就是中国银行当时推出的原油宝。
这个纸原油,就原油宝,在散户这就是一个简单的理财产品而这个金融机构比如说中国银行作为中间商他为了对冲掉风险他就会到比如美国的cme真的去交易对应的原油期货就相当于替这些散户客户交易原油期货。
这就给接下来的崩盘买下了伏笔。
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负油价。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原油我白送你还额外给你钱。
你这是是不是感觉匪夷所思。现在这金融市场真是让人大开眼界,跟书本上学的完全不一样。
利率能是负的,期货也能是。
那咱就来简单分析一下它为什么会跌到负的。主要就是因为有人被逼急了一定要卖,即使是负的他也要卖。
为什么一定急着要卖呢,就是因为他一定要处理掉自己手上的多头。我一定要平仓
为什么着急平仓呢,因为如果不平仓到期就会面临实物交割就真的会有一大车一大车的原油送给我。
那为什么我不惜一切代价宁可倒贴钱我也不希望有这么一车一车原油送上门呢
哎这个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就是当时的储油库严重不足。正常的商品交割啊你可能会觉得送来就送来呗我收下不就得了吗,来点黄金有什么不好。这个油来了大不了我不要了我随便找个河倒了不行吗。
哎这真不行哈。
你把这个油倒掉把原油倒掉不管在哪个国家都是犯法的而且这个交割它是有非常严格的地理限制的不是说你随便打个电话说哎我的油在南非某个村里归你了啊这肯定不行。
你看人家wti原油期货的交割条款里头写的很清楚交货得通过库新的储油库或者是储油管道。这个库芯呢就是oklahoma洲的一个小镇可以说是全球的一个炼油中心储存量满负荷的话能达到九千万桶。
那问题你想到了哈,当时就是因为原油的需求太萎靡了,互金的储油量已经超过了百分之八十剩下的部分也基本都被租出去了而且租金成本非常高。
所以即使人家愿意把油送过来你也很难接收了。
这是原因一,但是光这一点也不至于负油价。而原因二呢就是因为这次的多头里边,散户太多。他们是宁可倒贴钱也不愿意真的收油。你就想想你你收你你能收吗对吧。
所以他们是必须在到期前平仓的。其实吧作为中介这些银行也知道散户肯定得平仓所以有很多纸原油的中介他们会提前几天把五月的仓位平仓滚动到六月份的期货,这种做法在期货市场非常常见英文就叫roll啊,往后滚,而它中文的名字特别好听叫做移仓换月就是我移动仓位换到下一个月。
但当时中国银行犯了错误,他就不知道什么原因没能提前移仓换月导致临近交割就剩两天了才要开始平仓而这个时候市场上的流动性已经开始骤降。
你看这俩原因储油库不足,抄底的散户又太多这些都是疫情爆发之后出现的特殊现象加上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一些机构没能提前移仓换月才给接下来油价的实时级暴跌埋下了伏笔。二零二零年四月二十,这是五月份原油期货交割封锁前两天了当时市场上还有十三万手的期货没有平仓其中呢像是那种散户通过理财产品持有的多头大概占了有三分之二。
这三分之二的头寸都必须要在这两天的时间里头卖掉平仓。那你要是个对冲基金投机资本你怎么办肯定就是做空啊,我就攥着手里的空头,我就不平仓把价格进一步往下打,反正不管价格跌到多少你们这帮小散户都得在闭市之前卖出。
而当时很多多头为了能够保证当天平仓下了一种叫做tas单结算价订单,就是我跟交易所说了,我手上有这么多期货请按照今天闭市前三分钟的价格给它卖出去,到时候市场价是多少我就按什么价格卖。
对于比较小规模的订单其实还挺常见但那天ts订单量实在是太大,市场上有超过一半的头寸都必须要在闭市前卖出去而且是价格不管多低都要卖出去。
所以其实这个tas,也是推动油价下跌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到最后多空双方演变成了一种博弈。两边的主力都需要在闭市前平仓但关键就是要争夺闭市前那几分钟的油价。如果油价越高那时候多头卖出价越高那他就赚钱,反之如果闭市的油价越低空头就越赚。
双方其实都没有逻辑,就是纯干。
在闭市前较量谁的资本力量更雄厚谁能把价格推到一个对自己更有利的地方。
这种多空大战其实历史上出现过非常多,对双方的风险都很大,因为你不知道对方底儿有多深还有多少手牌。
因为对于双方来说,你砸进去的钱越多,这个价格就对你更有利,但同时如果你输了那你输的就更惨。都是砸的越多赢面越大同时补的更大两边就会这样越砸越多越砸越多直到有一边被完全干倒。
所以你会看到那天空头这边其实是非常尝试性的进攻,他也怕市场哪突然蹦出来一个大买家做多。但这回的情况呢,对空头确实是太有利了,因为多头这边它大多就是替散户买入,所以他们其实没有那么多的激励自己砸更多资本,自己掏腰包去跟华尔街的空头们对抗,这才导致最后空头一边倒的局面。
4月20号那天本来早上9点市场还一片平静,期货价格大概在18美元左右,到了中午空头们开始试探性做空进攻,哎,发现市场上完全没有阻力,简单卖一卖,这价格就开始往下跌,越跌做空的资本就越多,很多原来的多头一看大势不妙,开始掉头平仓,甚至加入了空头的队伍。
从中午开始油价毫无阻力的跌破了十美元五美元,在下午两点跌破了零美元,但还是丝毫没有要停止的意思,还在持续下跌,因为即使是在零美元多头依旧,依旧不愿意交割,市场上还是没有买家,整个市场都在做空。收盘前四分钟2:26,油价跌到了负15美元2:28,跌破了负20美元一分钟以后跌破了负30美元两点半收盘,甚至突破了负40。
根据计算,最后三分钟的平均价格是-37.63美元,这个价格也是正式载入了史册,估计之后教科书上又多个经典案例。
这种事被迫平仓的多头,包括原油宝背后的那些散户非常保守的估算,仅仅这一天的亏损就超过了40亿美元,有个投资人买了2万桶原油,持仓均价是194,仓价是负的266.12,这是人民币哈,平仓损益负的900多万是吧?
而后来呢,中国银行承担了部分散户的损失,穿仓的价格也就是,负数的部分全部由中国银行承担,还补偿了客户20%的本金。
据估算,赔了超过60亿元人民币,而赚钱的是谁呢?哎,自然就是那些成功逼仓的空头们了
分界线
-------------------------------------------
看到这里我想起另一个事情。
话说2014年那会儿,甲醇圈子里出了件特离谱的事儿。国内最大贸易商欣华欣的总经理姜为,看着甲醇价格跌到2500块一吨,寻思这都快跌破天然气制甲醇的成本线了,简直白捡啊!
他琢磨着:“现货我占全国三成份额,期货再控个盘,两头一夹击,空头还不得乖乖认输?”——说实话,这种“赌一把”的心态,某种程度上真是害死人。
于是乎,姜总开始双线操作:一边让公司疯狂囤现货,两个月把库存从17万吨怼到42万吨,硬生生造出“货源紧缺”的架势;另一边呢,偷偷搞了42个期货账户,砸进去4.15亿资金,把甲醇1501合约的买仓占比拉到吓人的76% 。这阵仗,换谁看都觉得空头要完蛋对吧?
可问题来了啊!当时甲醇市场啥环境?原油价格哐哐往下掉,下游需求疲软,华南仓库早就“胀库”了——说白了,基本面根本撑不起涨价。
姜为却迷之自信,觉得只要持仓够多就能控盘。但是,股票盘子是固定的,可期货的对手盘能无限冒出来啊!
果然,空头们暗中较上劲了。江浙的甲醇厂连夜增产,投资机构疯狂筹现货,甚至放话:“你敢接货,我立马交割!” 最要命的是,1501合约本身流动性差,总持仓才7万手,姜为那76%的仓位简直像在独木桥上跳舞。结果12月中旬,原油又暴跌,空头趁机猛攻,合约价格六天跌了10% 。
这时候姜为已经骑虎难下了。保证金追不上,资金链咔嚓断裂,账户被期货公司强行平仓。恐慌情绪瞬间炸锅,三天连续跌停,19.1%的断崖式暴跌,盘面彻底崩了! 更惨的是散户,86个客户穿仓1.77亿,有人睡一觉醒来倒欠上百万。说实话,我每次读到这段都觉得后背发凉。
事后清算更戏剧。姜为以为能靠国资背景脱身,结果股东直接报案,证监会顶格处罚终身市场禁入+100万罚款,最后还落了个刑事第一案的帽子,判了两年半。这里插句题外话,我一直挺纳闷:为啥刑事判决比行政处罚轻?后来才懂,原来当时“情节特别严重”还没司法解释,法院只能按最低档量刑。
回头看这场闹剧,核心误判就三点:低估空头交割能力(人家现货管够!),高估非主力合约控制力(76%持仓反成陷阱),硬扛基本面(原油暴跌都不止损)。逼仓这事儿吧,表面拼资金,骨子里拼的是对产业链的敬畏——姜为输就输在,真把期货当赌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