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估值与流动性:极端破净但流动性枯竭
1. 深度低估
- 市净率(PB)仅0.04倍(股价0.07港元 vs 每股净资产约1.75港元),总市值2.01亿港元,远低于账面净资产(约52亿港元),估值折价达96%。
- 流动性极差:日均成交额不足40万港元(2025年8月数据),换手率仅0.19%,丧失融资功能。
2. 历史表现
- 2025年股价累计下跌52.9%,跑输恒生指数,反映市场对其长期价值的悲观预期。
:crown: 二、股东控制力:高度集中但无私有化意图
1. 大股东绝对控股
- 罗旭瑞家族通过 YSL International(持股61.88%)和 Grand Modern Investments(持股52.72%)合计控制公司超69%的投票权,具备推动私有化的法定权力。
2. 近期动向:恢复公众持股量优先
- 当前公众持股比例仅14.8%,违反港交所最低25%要求,大股东正计划减持以恢复合规性,而非筹备私有化。
🚫 三、战略需求:缺乏整合动机
1. 业务聚焦债务缓解
- 近期出售伦敦物业(预计收益1550万港元)仅为“优化资产结构和减少债务”,无战略重组计划。
- 核心业务持续萎缩:2025年中期亏损3.83亿港元,物业与酒店收入双降,无分拆或转型信号。
2. 资产处置被动
- 出售非核心资产(如伦敦物业)是因“海外营商环境恶化”,需回笼资金维持香港主业,而非为私有化铺路。
💰 四、财务可行性:巨额亏损与现金流压力
1. 持续亏损与高负债
- 2024年亏损9.5亿港元,2025年中期再亏3.83亿港元,资产负债率62.28%,净现金远低于市值。
- 利息支出压力大:负债规模超100亿港元,HIBOR利率波动进一步加剧财务风险。
2. 私有化成本高昂
- 私有化剩余股份需现金约2.4亿港元(按当前股价计算),但公司现金流紧张,大股东无明确融资计划。
⚖️ 五、监管与历史阻力:小股东博弈风险
1. 公众持股量违规
- 港交所强制要求恢复公众持股至25%,大股东需减持而非收购股份,私有化与监管目标冲突。
2. 历史低价私有化教训
- 关联公司丽丰控股(01125.HK)2020年私有化失败(PB=0.03)。
评级:D 不太可能私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