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估值与流动性:极端破净但流动性枯竭
1. 深度低估
- 市净率(PB)仅0.03倍(股价0.08港元 vs 每股净资产约2.75港元),总市值2.07亿港元,远低于账面净资产(约52亿港元),估值折价达97% 。
- 流动性极差:日均成交额不足4万港元(2025年8月数据),换手率仅0.01%,丧失融资功能 。
2. 行业对比
- 港股地产板块普遍破净(如北京建设私有化前PB=0.2),但亿达估值处于行业最低区间,符合私有化的核心诱因 。
:crown: 二、股东控制力:高度集中但无私有化意图
1. 大股东绝对控股
- 姜修文家族通过关联实体持股超50%,具备推动私有化的法定投票权优势 。
2. 近期动向:恢复公众持股量优先
- 当前公众持股比例仅14.8%,远低于港交所25%下限,公司正计划减持以恢复合规性,而非筹备私有化 。
🚫 三、战略需求:缺乏整合动机
1. 业务收缩与债务压力
- 2025年中报净亏损1.64亿港元,核心业务(物业开发占比66.2%)持续萎缩,无战略重组或转型计划 。
- 近期出售伦敦物业仅为缓解现金流(预计收益1550万港元),反映被动资产处置而非主动整合 。
2. 行业困境
- 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2025年港股8家地产公司退市),私有化难以解决需求疲软、高负债等根本问题 。
💰 四、财务可行性:高负债与现金流枯竭
1. 持续亏损与偿债压力
- 资产负债率62.28%,净现金远低于私有化成本(收购剩余股份需现金约4800万港元)。
- 利息支出压力大,2025年中报亏损1.64亿港元,无分红记录 。
2. 私有化成本与收益倒挂
- 大股东需承担高额现金支出,但公司净资产质量存疑(土地储备减值风险高),潜在收益有限 。
⚖️ 五、监管与历史阻力:双重合规风险
1. 公众持股量违规
- 港交所强制要求恢复公众持股至25%,私有化需进一步减少流通股,与监管目标冲突 。
2. 小股东抵制风险
- 参考丽丰控股(01125)2020年私有化失败案例:PB=0.03仍遭小股东集体反对(接纳率仅6.87%)。
💎 私有化可能性综合评估表
维度 现状与关键指标 私有化概率
估值深度 PB=0.03(极端破净) ✅✅✅✅
股东控制力 大股东持股>50%,投票权集中 ✅✅✅
战略需求 无业务整合计划,聚焦债务缓解 ❌
财务可行性 持续亏损+高负债,净现金缺口大 ❌❌❌
监管与小股东阻力 公众持股违规+行业系统性风险 ❌❌
结论:短期私有化可能性极低(D等)
若博弈私有化,需同步跟踪两大信号:
- 大股东增持行为突变(如停止减持并启动高价回购);
- 地方国资介入重组(参考辽宁金控私有化锦州银行模式)。但当前环境下,国企地产平台(如首创钜大)更可能优先获支持,民企亿达缺乏政策优先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