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业国际(00848)$ 茂业国际(00848.HK)
📊 一、估值与流动性:极端破净但流动性枯竭
1. 深度低估
- 市净率(PB)仅0.05倍(股价0.14港元 vs 每股净资产2.716港元),总市值6.99亿港元,较净资产(约139.6亿港元)折价95%,处于港股零售地产股最低区间。
- 流动性极差:日均成交额仅41,687港元(2025年8月数据),换手率0.01%,丧失融资功能。
2. 行业对比
- 港股零售地产板块普遍破净(如北京建设私有化前PB=0.2),但茂业国际估值更低,且无分红(股息率0%),加剧估值压制。
:crown: 二、股东控制力:黄茂如家族绝对控股
1. 高持股比例
- 黄茂如家族通过关联实体合计持股69.23%,具备推动私有化的法定投票权优势。
2. 历史增持动作
- 2024年多次增持(如钟鹏翼单次增持276.9万股),持股比例持续集中,符合私有化前的股权集中化趋势。
🚫 三、战略需求:业务收缩但缺乏转型信号
1. 主业持续萎缩
- 2025年中报显示,百货业务收入占比83.85%,但整体营收同比下滑,净利润亏损1.079亿港元,无战略重组或轻资产转型计划。
2. 资产处置被动
- 近期解散淄博商厦等非核心资产,仅为缓解债务压力(负债率62.28%),而非主动整合。
💰 四、财务可行性:高负债制约私有化能力
1. 持续亏损与现金流压力
- 净现金远低于私有化成本(收购剩余30.77%股份需现金约2.15亿港元),且公司无分红能力,大股东融资意愿存疑。
2. 资产质量风险
- 自有物业占比78.1%,但商业地产估值下行(如沈阳、成都项目空置率上升),净资产变现价值可能低于账面值。
⚖️ 五、监管与历史阻力:公众持股违规与小股东博弈
1. 公众持股量硬约束
- 当前公众持股仅14.8%,远低于港交所25%下限,私有化需先减持恢复合规性,与退市目标冲突。
2. 小股东抵制风险
- 参考同系公司丽丰控股(01125)2020年私有化失败案例:PB=0.03仍因小股东集体反对(接纳率仅6.87%)而失败。
结论:短期私有化可能性较低(C)。
⚠️ 投资建议:高风险博弈需谨慎
🛑 核心障碍
1. 合规性矛盾:恢复公众持股量(需减持)是当前刚需,私有化(需收购)与之直接冲突。
2. 资金不可行:大股东需承担2.15亿港元现金对价,但公司年亏损超1亿港元,融资能力薄弱。
3. 行业逆风:零售地产受电商冲击,49家门店中多地项目空置率上升,资产重组价值有限。
🔍 博弈性机会跟踪
若押注私有化,需密切监控两大信号:
- 大股东突击增持:持股比例突破75%或启动高价回购;
- 国资战投介入:类似辽宁金控私有化锦州银行的模式(但茂业为民企,概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