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银行这家东北地区首家的上市银行,近来的处境确实引人关注。说实话,我挺好奇它会不会步上类似锦州银行那样的私有化道路——毕竟你看它的股价,长期在低位徘徊,市净率低得惊人,某种程度上这其实已经反映了市场对其的一种态度。
说到锦州银行,它之前的私有化确实是个挺值得琢磨的例子。辽宁金控出面,以一定的溢价收购流通股,最终完成退市。某种程度上,这种由地方国资主导的风险处置模式,为类似情况的银行提供了参考。当然,每家银行情况各异,哈尔滨银行有自己的特殊性,但市场估值严重偏离基本面这一点,确实是共通的难题。
让我想想,哈尔滨银行面临的挑战其实不少。一方面,它的不良贷款率这些年一直不算低,虽然近期略有波动,但总体看资产质量压力依然存在。另一方面,逾期贷款的比例偏高,这也让人对其资产质量的真实状况产生一些疑问。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它已经连续三年没有向股东派发股息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了市场对其的信心。
与此相关的是,哈尔滨银行的股权结构其实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记得在2019年的时候,多家有黑龙江地方国资背景的股东接手了原来六家民企股东持有的股权。这种股权的转变,某种程度上也许为未来的各种可能性,包括私有化,埋下了伏笔。毕竟地方国资的参与度提高,可能会让一些重大的资本运作决策更容易推进。
另外,从行业整体来看,其实不止是哈尔滨银行,一些其他的民营银行近些年也有引入地方国资作为股东的迹象。比如江西裕民银行和安徽新安银行,地方国资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有助于稳定银行发展预期,并整合区域资源。
话说回来,如果真的要考虑私有化,路径可能会是怎样的呢?或许可以借鉴类似锦州银行那样的风险处置模式,由地方国资牵头,注入资本,溢价回购流通股,同时剥离不良资产。也可能探索战略整合的路径,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比如利用哈尔滨在对俄贸易中的地理优势,打造跨境金融服务的特色。
当然啦,私有化涉及的成本和收益需要仔细权衡。收购流通股需要真金白银,补充资本也需要资金,但另一方面,退市后可能节省的上市维持费用,以及估值修复可能带来的潜在收益,也是值得考虑的。
我个人感觉,哈尔滨银行未来的走向,可能需要密切关注几个方面的信号:一是地方政策层面是否会有新的金融支持方案出台;二是其股东结构是否会进一步发生变化,比如国资股东是否有增持举动;三是银行自身是否会采取更多的资产重组动作,比如不良资产的处置。
总结:存在私有化可能性(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