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为什么出现历史极端行情

用户头像
鸟到底
 · 湖南  

这一次多晶硅的暴涨,是浙江系资本配合四川游资,在足够的信息差下打出来的,同时还钻了几个空子。

1.品牌交割制度,盘面标准交割品为 N型致密料,P型块状硅为替代交割品。P 型硅片制作工艺简单,成本较低,而 N 型硅片通常寿命较长,电池效率可以做得更高,但是工艺更加复杂。由于替代品价差过于大,基本锁死了P料无法交割。

而要交割,需要对产线进行技改。目前主流厂家基本生产低成本混包料为主,技改后的产能比不上通行的货品产能,作为巨头的协鑫和东方希望无法直接参与交割。

诡异的局面出现了,市场上通行大量现货,但是交割品却限制的很死,有钱也买不到交割品。

2.收储预期。收储一直是通威刘主席去年开始就大力推进的事情,但进展缓慢。

收储里面的意思是多晶硅企业不单单可以向金融机构等途径贷款募资,还可以从卖多晶硅的盈利里面抽一些钱出来作为收购基金。

按照这条路径推倒,多晶硅就不仅仅是完全成本来决定价格,里面还得加入收储的费用折价。不然这个钱谁来出?

如果市场真给硅料并购资金的价格,那下游的电站和组件商就完全被怨种化。本来就亏钱,还要承担所谓的收储基金溢价来帮你硅料挺价,那就是亏上加亏。

直到反内卷的风刮来,某龙头意识到,机会来了。

初始版本是由某龙头提议,6家头部企业联合成立并购基金,有报道称规模大概700亿元。由该基金来收购多余产能。

连路透社都报道称,头部厂商正在商谈成立一个大规模基金。

2024年,通威亏损70.39亿元,协鑫科技亏损47.5亿元,大全能源亏损27.18亿元,新特能源亏损39.05亿元。

这笔钱谁来出?协鑫出?大全出?新特出?希望出?出多少?收上来的额外产能怎么解决?谁来做行业的话事人?既然大家都出了钱,凭什么就你来做,那是不是要实行轮值主席制度?

那市场手段不行,依靠行政手段来强行推动的收处会有好的结果吗?

3.资金差距。一段行情,他需要有对手盘,足够碾压性的对手盘才会形成单边行情。作为多晶硅的最大空头,厂家是没有特别强烈的套保意愿的。因为价格涨得越高,套保利润会越多,同时现货也会被带动涨价,那就是期货挣钱现货再挣,所有人都是乐见其成。

不同的厂家,他们对这一次的上涨都会有不同的心思,但所有人都觉得上涨是好事情,所以厂家在套保上面都是相对比较佛系的。在全成本如此低的情况下,高出接近20,000的利润,怎么套怎么赚,

厂家在套保上面,如果不能一致性决策,那价格上到60,000对于大家来讲都是好事情,那最惨的就是散户。

在具有绝对信息差距的游资面前,散户是没有任何招架能力的。游资可以拿着上百万买过来的消息进行全市场散发,同时以大额资金打出趋势,吸引追涨的力量以及量化机构下场。

甚至游资可以拿到只下发给核心企业总裁办的红头文件,进行全市场散发,把工信部的颜面往地下搓,让工信部遭遇多年以来最猛烈的一波骚扰舆情。

所以这就是一场混杂贪婪与合谋的心计,扛着红旗对散户的大屠杀。

#光伏# #多晶硅# #通威股份# $通威股份(SH600438)$ $大全能源(SH688303)$ $新特能源(01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