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AI算力热潮持续升温,柴油发电机(柴发)作为数据中心不可或缺的备用电源,正从传统的基建配套角色跃升为AI时代的刚需装备。
全球AI算力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科技巨头资本开支屡创新高。甲骨文(Oracle)作为云基础设施领域的重要玩家,已将其2026财年资本支出(Capex)预期上修至350亿美元,且绝大部分资金将投向设备采购。
与此同时,北美外资品牌的柴油发电机订单排期已延至2027年,产能瓶颈显著。这场供需失衡正为中国柴发企业打开一扇通往全球市场的窗口,国产柴发出海迎来历史性机遇。
北美AI数据中心建设步伐加快,推动对柴油发电机(柴发)的需求远超预期。
甲骨文公司近期将其2026财年资本支出计划上调至350亿美元,并明确绝大部分投资将用于设备采购,而非土建。这表明其投资重心正加速向算力基础设施倾斜。
甲骨文在云基础设施(OCI)上的扩张势头强劲。公司2026财年第一季度财报备受市场期待,其云基础设施营收预计将增长超过70%,远高于本季度的52%增幅。
北美柴发市场由国际龙头主导,但供给严重不足。康明斯、MTU、卡特彼勒等品牌占据了全球高功率柴发市场80%以上的份额,但它们的扩产周期较长,交付周期普遍超过12个月。
目前,这些外资品牌的订单已经排产至2027年以后。
国际巨头产能不足,为国产柴发厂商提供了难得的替代窗口。近年来,国产柴发技术在性能和可靠性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部分产品已比肩国际标准。
国产柴发凭借价格优势(较外资品牌低20%-30%)和灵活的交付周期,吸引力凸显。以潍柴为例,其M55大缸径发动机表现出色,功率密度较行业平均高25%,从断电到满载供电仅需8秒,优于国际标准的15秒。
国产柴发在高端市场实现从0到1的突破。2024年,潍柴重机成功中标中国移动的柴发集采项目,标志着国产原装品牌正式进入大型IDC市场。
国产柴发出海步伐加快,面向更广阔的全球市场。2025年,中国柴发市场规模预计约为5000台,而全球市场需求约1.5至1.6万台,海外市场规模是国内的数倍。
出海企业采取分层策略拓展全球市场:东南亚和中东成为当前主力出口区域;欧洲(土耳其、东欧)和北美(通过贴牌PSI进入)则作为潜力市场逐步开拓。
北美市场突破意义重大。产业链调研显示,2025年上半年,潍柴动力发动机已通过其北美PSI品牌机组,小批量出货至北美亚马逊云AIDC。
科泰电源(K品牌)在北美取得实质性进展:其UL审核文件已通过,首批订单预计达200台3MW柴发机组,客户包括甲骨文等头部云厂。
为应对北美地区关税问题,科泰已启用马来西亚工厂产能,年产能约500台,展现了其全球供应链布局的灵活性。
在柴发出海的大趋势下,具备技术实力和全球布局能力的厂商值得关注。
科泰电源:海外订单占比高,柴发ODM主业集中,是典型的出海受益标的。其北美市场的突破尤为值得关注。
潍柴系(潍柴动力、潍柴重机):拥有强大的技术底蕴和全球渠道。潍柴动力2024年海外营收占比已达55.53%,产品覆盖110个国家和地区。
潍柴重机则专注发电机组领域,2025年数据中心订单增速预期达60%。
玉柴国际:作为国内老牌柴油机制造商,通过合作研发提升发动机性能,逐步通过AIDC场景验证。
泰豪科技:电力设备领域技术积累深厚,参与了中国电信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园、中国移动苏州云计算中心等重大项目。
下表概括了主要柴发厂商的优势与特点:
科泰电源
海外订单占比高,柴发ODM主业集中
UL认证通过,首批北美订单预计200台
潍柴动力
大缸径发动机技术突破,功率密度高,响应速度快;海外收入占比高
产品覆盖110个国家;通过PSI品牌进入北美市场
潍柴重机
全球最大功率柴发厂商之一;2025年数据中心订单增速预期60%
三大通信运营商战略供应商
玉柴国际
国内老牌柴油机制造商,通过合作研发提升性能
逐步通过AIDC场景验证,有望受益出海
泰豪科技
柴发行业虽前景广阔,但国产出海仍面临挑战。核心零部件(如燃油喷射系统、涡轮增压器)的全球缺货和扩产受限,是制约产能的瓶颈。
技术迭代风险长期存在。氢能、储能等新能源技术路线的成熟,未来可能对传统柴发需求构成挑战。
然而,AI驱动的高算力需求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持续。数据中心单机柜功率密度从传统的4-8kW提升至20-100kW,对电力保障的要求翻倍增长。
柴发的估值逻辑正在重塑。市场对其认知将从传统的国内算力链配套设备,转向面向全球市场的国际化高端装备,有望迎来“盈利增长+估值溢价”的双重驱动。
国产柴发已不再是简单的模仿者。潍柴动力的大缸径发动机连续运行时间超过2000小时无故障,其8秒的供电响应速度远超15秒的国际标准。
这些技术突破为中国制造赢得了国际话语权。
随着甲骨文等国际巨头持续加码AI基建,北美柴发市场供不应求的态势仍将延续。国产厂商凭借产能、交期和性价比优势,不仅能够填补这一缺口,更有望在全球供应链中重塑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