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替代概念

用户头像
CEO给我打工
 · 北京  

by doubao

背景:2025年10月10日,央视新闻报道,因收购Autotalks公司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高通公司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其开展立案调查。

在国产替代浪潮下,A 股中已有多家公司在高通的核心业务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以下是基于最新市场动态和技术进展的详细分析:

一、移动通信芯片(SoC / 基带)

1. 翱捷科技(688220)

核心进展:2025 年上半年,其蜂窝基带芯片营收占比超 85%,销量增长超 50%,毛利增长超 60%。最新 5G 手机芯片已流片,6nm 4G 八核手机芯片预计 9 月底回片,定制项目均采用 6nm 及更先进工艺。

替代领域:中低端智能手机 SoC 及基带,尤其在 4G 市场具备性价比优势,有望逐步替代高通骁龙 4 系 / 6 系产品。

市场定位:聚焦物联网、智能穿戴等场景,车规级芯片尚在研发中,未来或切入车载通信模块。

2. 紫光展锐(未上市)

技术实力:春藤 V510 5G 基带支持 700MHz 频段及 SA/NSA 双模,可实现 2G/3G/4G/5G 全模式通信,技术指标对标高通 X55。

市场地位:国内智能手机 SoC 第二大供应商(仅次于华为海思),覆盖全球主流运营商频段,在印度、东南亚市场份额超 30%。

替代潜力:若未来上市,将成为高通在中低端手机市场的直接竞争对手。

二、射频前端芯片

1. 卓胜微(300782)

技术布局:射频开关、低噪声放大器(LNA)全球市占率超 20%,5G 射频模组进入 vivo、OPPO 供应链,2025 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达 40.66 亿元。

挑战与机遇:尽管 2025 年上半年因产能爬坡亏损 1.48 亿元,但三季度起随着销售额回升和成本下降,业绩有望触底反弹。高端滤波器仍依赖进口,但公司正联合本土供应商突破 BAW 技术。

2. 昂瑞微(IPO 进程中)

突破性产品:5G L-PAMiD 模组已实现对头部品牌客户的大规模量产出货,全国产化供应链模组进入研发阶段,技术指标对标 Qorvo 的 QPM 系列。

市场拓展:除智能手机外,其射频 SoC 芯片在物联网领域收入同比增长 20%,车载 5G 模组已导入比亚迪蔚来等车企。

3. 唯捷创芯(688153)

差异化策略:聚焦定制化 PA 芯片,2025 年上半年毛利率环比提升至 28%,5G-Advance、卫星通信模组等增量市场贡献显著。

客户结构:深度绑定小米、传音,在印度、非洲市场份额超 15%,但高端集成模组仍需突破。

三、物联网通信芯片

1. 乐鑫科技(688018)

全球地位:Wi-Fi / 蓝牙 MCU 全球市占率超 30%,ESP32 系列芯片被亚马逊 Echo、小米扫地机器人等产品广泛采用,单颗芯片可集成 AI 算力模块。

技术壁垒:支持 Wi-Fi 7 和 Thread 协议,功耗比高通 QCA 系列低 15%,在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领域优势明显。

2. 移远通信(603236)

模组龙头:全球蜂窝模组市占率 36.5%,车载前装模组配套比亚迪吉利,5G RedCap 模组已通过中国移动测试,2025 年 Q1 净利润同比增长 265%。

战略布局:募资 23 亿元扩产车载 / 5G 模组和 AI 算力模组,目标 2027 年车载业务收入占比超 40%。

3. 广和通(300638)

细分市场:PC 模组全球市占率 50%,车载模组国内市占率 35%,2024 年通过收购锐凌无线强化车联网布局。

技术融合:推出集成 AI 算力的 5G 模组,支持边缘计算,适用于工业自动化、智能物流场景。

四、车载智能芯片

1. 瑞芯微(603893)

替代突破:RK3588 芯片算力达 6Tops,是国内唯一在智能座舱领域替代高通 8155 的上量方案,已导入几十家车企,2025 年大单品收入预计翻倍。

新兴场景:机器狗领域与宇树科技合作,服务器、智能平板等市场同步拓展,NPU 研发进展顺利,未来算力可提升至 100Tops。

2. 全志科技(300458)

车规认证:通过 ISO 26262 功能安全认证,AR-HUD 和智能大灯芯片量产,2025 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 25.8%,毛利率提升至 38%。

生态合作:与阿里平头哥合作 RISC-V 架构芯片,应用于小米仿生机器人,未来或切入自动驾驶域控制器。

五、政策与供应链支持

1. 国产设备替代加速

美国对华半导体设备限制升级后,中微公司的刻蚀机、北方华创的 PVD 设备在长江存储、中芯国际的导入率显著提升,2025 年成熟制程设备国产化率目标超 50%。

这将降低国内芯片厂商对台积电、三星等代工厂的依赖,为翱捷科技瑞芯微等企业提供产能保障。

2. 研发投入与税收优惠

华为海思 2025 年研发投入超 1200 亿元,麒麟 9100 芯片量产良率突破 92%,车载 AI 芯片昇腾 610 供货比亚迪蔚来,营收同比增长 210%。

国内政策对研发投入超 100 亿的企业给予 15% 税收返还,直接利好卓胜微北方华创等研发密集型公司。

六、挑战与展望

技术差距:高端 5G 基带(如高通 X75)、射频模组(如 L-PAMiD)及 AI 算力芯片(如骁龙 8 Gen3)仍由高通主导,国产替代需 3-5 年技术积累。

生态壁垒高通的 QCC 系列音频芯片、FastConnect 无线技术已形成成熟生态,乐鑫科技全志科技需加强开发者社区建设。

市场竞争:联发科、三星在中低端市场持续施压,国内厂商需通过差异化(如车规级、AI 集成)建立壁垒。

总结

A 股中具备高通替代潜力的公司可分为三大梯队:

第一梯队瑞芯微(智能座舱)、乐鑫科技(物联网)、卓胜微(射频开关)。

第二梯队翱捷科技(基带)、全志科技(车规)、移远通信(模组)。

潜力梯队:昂瑞微(射频模组)、兆易创新(车规 MCU)。

投资者可重点关注技术突破明确(如瑞芯微 NPU 研发)、客户结构优化(如卓胜微导入苹果供应链)及政策受益标的,长期布局国产替代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