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有空,聊两句我之前追踪过的汽车公司
最早15,16年左右的时候,吉利博瑞刚出来,给汽车之家的试驾编辑给开哭了,说没想过中国人能造出这么好的b级车。沃尔沃在吉利手上也开始扭亏为盈。当时大家都很看好吉利。
我是那时候买的吉利的股票,7块多,还专门为这事,开了美港股账号。
再后来,19年到20年,长城那个产品周期非常强势,推出的新车型都爆火,长城炮,坦克300,都特别火,坦克300一度也跟小米su7一样,新车开一年,转手再卖几乎不亏钱。
关注吉利的时候,大家觉得吉利能力很强,有机会把沃尔沃的技术,赋能到吉利相关品牌,未来无限光明。
关注长城的时候,大家觉得长城是经营效率的典范,是国内最强产品定义车企,觉得长城也会一直这么牛逼下去。
再后来,比亚迪的汉成了,唐成了。大家觉得王传福是中国爱迪生。
再后来,理想增程的车型火了, L系列车型热卖,三四十万的L9月销一万台。李想被封为车圈最强产品经理。
然后就是这两年,问界封神,雷总的小米汽车封神。
就我关注汽车的这么10年时间,汽车领域已经经历了很多的版本王者了。
每个版本王者起来之后,都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热卖车型,会迅速被人对标,冒出一堆竞品,开始分流蚕食。
而汽车领域最难的事,就是在一个车型封神之后,后继迭代中,能守住优势,更上层楼。
w222之后的奔驰S,也没办法再次回到之前的高度。
这个行业本身就是跟着产品周期走的,在强势周期中,明星车企获得最多的流量关注,和最美好的未来期待。
然后,就是漫长的不应期。媒体目光和流量又会蜂拥到下一个公司身上。
然后,买在公司股价最顶部的人会发现,没有公司会一直生猛下去,之前舆论讨论出来一切护城河,无论是技术,品牌,还是供应链能力,都没有想象中那么坚固。
而且这个行业集中度注定不会像互联网行业那么赢家通吃。很多人是不愿意跟大家买一个车型的,多品牌共存,会是长期情况。
无限战争,也会是长期情况。
$理想汽车-W(02015)$ $长城汽车(02333)$ $吉利汽车(0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