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威科技(300007.SZ)2025年股价最高冲过67元,年内涨幅+200%,但扣非净利润仅2524万、对应PE>200倍;90%利润来自“低成本+政府补助”,而非需求爆发;负债45%、应收占营收65%,现金流靠催账;机器人/电子皮肤全是参股概念,收入占比<5%。估值提前兑现所有“传感器+AI”红利,一旦题材退潮,股价腰斩起步。
下面用四段大白话说清逻辑。
2025H1归母净利5907万元,同比+14%,扣非仅2524万,占43%;非经常性收益里政府补助+理财收益合计超3000万,主业真实盈利更单薄。
毛利率30.5%虽高,但费用率28%,三费+研发几乎吃光毛利;净利率仅5%,低于同业龙头10%水平。
机构一致预期2025全年净利1.2亿,对应PE约200倍、PS 9倍,比同业均值贵3–4倍,估值全靠“人形机器人”情绪硬撑。
2025H1经营现金流0.19元/股,同比转正,但应收账款7.7亿、存货5.2亿,合计占营收65%,资金全压在客户和仓库。
负债率45.8%,有息负债约10亿,货币资金仅3.2亿且40%受限;利息费用870万/年,吃掉15%净利,偿债高峰2026年到来。
一旦下游政府项目回款放慢,现金流立刻变脸,只能靠银行续贷或定增补血。
官方口径“电子皮肤”由参股子公司能斯达提供,公司持股比例<20%,未并表;2024年能斯达收入不足3000万,对汉威并表利润贡献接近零。
人形机器人所需柔性传感器,目前仅小批量送样小米、优必选,订单能见度为零;研发费用率仅6%,远低于同业龙头10%+水平,技术领先性缺乏说服力。
市场把“传感器+机器人+AI”溢价一次性打满,业绩却无法兑现,情绪退潮就是最大的利空。
股东户数2025H1 7.43万,半年+18%,人均流通股下降15%,筹码快速分散;北上资金连续两个季度减仓超400万股。
汉威科技的真实盈利靠补助、现金流靠催账、成长靠“参股概念”,估值却享受AI+机器人溢价,PE>200倍、PB>7倍,比芯片龙头还贵;机构北上持续减仓+技术指标高位死叉,一旦题材退热,股价就是高空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