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电商平台战争不断,OTA领域的携程很稳固?

用户头像
永庆-王者与新秀
 · 上海  

🎺中国电商平台频繁更迭,而OTA行业携程市占率长期稳定,这一现象源于两类行业在资源控制、用户结构、竞争格局、技术壁垒及监管环境上的系统性差异。$同程旅行(00780)$ $美团-W(03690)$ $携程集团-S(09961)$

特别说明:本文是在Deepseek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观点进行分析。

以下从五个维度具体分析和阐述:

一、资源控制力:OTA锁定稀缺供给,电商构建锁定循环更难

OTA行业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时间和空间的供给有限,即某天某个地方的酒店数量空间是有限的,如果再增加一下特别要求“如靠海、能看日出”等要求,供给更有限,这就意味着过度的营销或推广意义不大。酒店的总库存有限,各OTA平台共同消耗同样的库存,酒店商家有控制低价的需要。

电商行业不存在供给有限的问题,只要需求足够大,都可以完成大批量的生产,交付周期也有弹性的时间。同时,不同的卖家/供给方可能提供同质化竞争的产品,这也意味着持续的营销或推广很有必要,且差异化定价很有必要,库存足够多+差异化定价共同导致不同平台的价差较大。

携程的“资源独占”护城河

中高端酒店排他协议携程通过“特牌”“金牌”等合作模式,与酒店签订独家展示或价格优势条款,尤其在热门目的地和旺季,形成资源壁垒。例如,高星酒店需承诺不在美团、飞猪上架(特牌),或提供携程专属低价(金牌),否则面临限流处罚。

直采规模化、锁定上游携程覆盖全球170万家酒店和600多家航司,直采比例超50%,保障库存和价格稳定性。其地面服务网络(如呼叫中心、机场柜台)进一步强化履约能力,新平台难以复制。

佣金议价权携程对高星酒店抽佣率高达15%-30%(美团为10%,飞猪8%),高佣金支撑其高毛利(2024年毛利率81.24%),同时挤压酒店利润,形成“挟需求以令供给”的强势地位。

触及全国的酒店上游,需要大量的本地人员,不是轻资产的投入。如果平台没有明显差异化,酒店没有动力主动来上平台。

电商平台的相对同质化竞争

中国的电商平台,如当年的淘宝/天猫可以实现对中高端品牌的“相对”锁定,同时把流量拍卖给“这些品牌”,但依然存在大量的消费者在其他流量入口,如微信体系,且有大量的供给不在淘宝/天猫平台,这些足够形成较大的市场空白空间。

淘宝/天猫的商业模式与亚马逊不同,“拍卖流量”容易形成平台与卖家的存量博弈,卖家有动力去其他平台卖货,这样可以提升产能的利用率,相对的提高自己的收益。

中国电商市场的供给方、需求方、平台方、物流方,提供了市场博弈的基础,不存在单一要素制约的问题。比如,在美国物流方是制约瓶颈之一,而中国的物流是社会基础服务。

二、用户结构与粘性:OTA绑定高净值客群,电商面临低忠诚度挑战

交通和酒旅需求不是高频消费,而是低频次消费,并且是计划出行,这种消费需求对于消费者而言,服务和产品的确定性要求比较高,不希望出现乱七八糟的问题,如果不存在大幅折扣的情况,消费者没有动力实现较大的迁移。更为重要的是,多次消费后形成的“会员权益”形成了对高质量用户的锁定,不同等级的消费者价差较大,转换成本较高,这与电商行业有明显差别。

电商行业是高频消费、有一定的随机性,消费者可以实现短平快的迁移,如拼多多用“砍一刀”“百亿补贴”实现了用户增长。如果在酒旅使用补贴,消费者也不会因为便宜50块钱,而进行几千的旅行开支。

携程的高粘性商旅客群

用户多为异地商旅需求,消费力强、复购率高(年回购率40%-50%,两年回购率70%-80%)。

会员体系深度绑定:积分兑换、低价赔付、定制服务等权益提升切换成本,形成“高净值用户→中高端酒店合作→服务体验优化”的正循环。

美团在下沉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形成了匹配,间夜数实现了较高的市占率,相对“威胁”了携程的市场,但好在有“同程”来制衡美团。

美团有在酒旅实现较高盈利的需求,没有动力价格战或内卷,多方利益一致。

电商用户价格敏感且流动性高

消费者偏好多变(从低价转向品质化),但平台缺乏差异化服务,用户易随补贴迁移(如拼多多“百亿补贴”抢走淘宝用户)。

退货率高(部分类目超70%)、纠纷频发,削弱长期信任。

三、竞争格局:OTA垄断固化,电商多极混战

OTA行业在携程主导之下,酒店方、OTA平台实现了相对的稳定,携程是多家连锁酒店的权重股东,同时锁定了优质的中高星酒店,投资了“竞对”,竞争格局稳定,美团也没动力内卷或逆袭的可能,抖音撤退、飞猪稳定,一片和谐。其他竞争对手很难在供给、需求、流量等方面找到好的切入点,行业门槛较高。

电商行业先后经历阿里、拼多多、抖音等分别主导增长的时代,现在美团开启的闪购大战,又重新开启一波竞争和投入。

携程的寡头统治

2024年酒旅GMV市占率达56%(不包括同程15%),超美团(13%)、飞猪(8%)、抖音(3%)总和。在酒旅的间夜数来看,美团占比全行业第一,但由于单价便宜,GMV占比较低。

新玩家难以突破:京东以“0佣金”切入酒旅,但需重建供应链;抖音虽有流量,但缺乏酒店直采能力和服务体系,两年仅占3%份额。

电商平台的多维度混战

综合电商(阿里、京东)、直播电商(抖音、快手)、社交电商(拼多多)模式交织,技术迭代(如AI推荐、直播)持续颠覆流量分配规则。

中国的电商零售行业是苦生意,此前写的一篇文章对比了中美电商平台的情况,可以参考。网页链接{中美电商生态环境差异:亚马逊电商的三大支柱 | 拼多多-Temu}

四、技术壁垒与模式差异:OTA重服务生态,电商重流量效率

OTA行业是产业纵向的投入,比如上游的全国各地酒店、景区门票的人员投入,中间的平台和技术投入,下游的持续获客和B端合作等。OTA行业内既是竞争对手,也是互为客户的关系,大家“相对开源”,但也导致很难互相颠覆。

携程的技术投入与服务闭环

研发费用占营收25%(2024年),AI应用于动态定价、智能客服,提升供需匹配效率;VR技术布局沉浸式体验,构建技术壁垒。

“强运营”服务模式:7×24小时人工客服、纠纷先行赔付,形成“安全感”标签,用户遇问题优先选择携程

电商平台同质化工具竞争

阿里“全站推广”、抖音“好内容流量机制”等工具均可被快速复制,难成长期壁垒,很难实现供应链的特别大的差异化。

物流、支付等基础设施开放化(如淘天接入微信支付),削弱平台独特性。

五、外部环境:政策与全球化能力差异

OTA行业是服务型平台,不构成“关税战”等竞争,电商行业容易牵扯到大国博弈。

OTA受政策冲击小,且携程全球化布局深化

文旅消费复苏直接利好携程,2024年出境酒店预订量恢复至疫情前120%,Trip.com在亚太多国App榜前十。

关税政策主要冲击商品电商(如Temu),对服务型平台影响有限。

电商面临强监管与成本重构

“仅退款”等规则激化平台、商家、消费者矛盾;美国关税新政导致跨境商品成本飙升120%,商业模式被迫调整。

线下零售调改分流用户(如商超体验升级),加剧竞争。

总结:系统性护城河 vs. 流动性竞争。携程的稳定源于其通过资源独占、高粘性用户、全球化布局和技术服务闭环构建的多维度护城河,而电商平台的频繁变化则反映了同质化竞争、低转换成本和外部波动下的生存常态。

未来,携程需警惕“高佣金反噬行业生态”的长期风险(如酒店亏损引发供给萎缩、中高端酒店集团崛起对OTA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