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财务角度对比中国平安与友邦保险,需结合 2025 年最新半年报数据及市值动态。以下从核心业务、财务指标及市值关系展开分析:
一、核心业务对比
1. 中国平安:综合金融生态的规模优势 业务结构:平安以寿险为核心,覆盖银行、资管、科技等多元化业务。2025 年 Q1 营业收入 2328.01 亿元(同比 - 5.2%),归母净利润 270.16 亿元(同比 - 26.4%),主要受投资端波动及银保渠道调整影响417。 寿险业务:新业务价值(NBV)223.20 亿元(同比 + 11%),银保渠道改革推动价值率提升至 22.7%,但受 “报行合一” 政策影响,短期保费规模承压78。
投资表现:Q2 A/H 股投资浮盈 562.3 亿元,但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未直接贡献利润。2024 年总投资收益率 5.8%,综合投资收益 2665.7 亿元,显示资产配置能力较强912。
2. 友邦保险:聚焦亚洲寿险的高价值增长 业务结构:纯寿险模式,专注亚洲市场。2025 年 Q1 新业务价值 14.97 亿美元(约 107.78 亿元,同比 + 13%),年化新保费 26.17 亿美元(同比 + 7%),新业务价值利润率达 57.5%(同比 + 3 个百分点),显著高于平安215。 渠道优势:代理人渠道贡献超 75% 新业务价值,活跃代理人数量增长 8%,产能提升 21%,尤其在香港及东南亚市场表现强劲2。
投资策略:固定收益投资占比超 80%,信用评级保持 A 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及房地产投资风险敞口有限(合计 24 亿美元),风险控制优于行业215。
二、关键财务指标对比
1. 盈利能力 新业务价值:平安 2025 年 H1 NBV 约 446.4 亿元(假设 Q2 增速持平),友邦 Q1 NBV 107.78 亿元,全年预计约 431 亿元,平安规模领先但友邦增速更快715。 利润率:友邦新业务价值利润率 57.5%,是平安(22.7%)的 2.5 倍,反映其高保障型产品结构优势815。 投资收益:平安 2024 年总投资收益率 5.8%,友邦同期约 5.5%,两者接近但平安规模更大(投资资产 5.73 万亿元 vs 友邦 3.05 万亿元)。
2. 风险控制 偿付能力:友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 414%,核心偿付能力 280%,显著高于平安的 201% 和 119%,显示更强的资本缓冲能力14。 负债结构:友邦 2024 年末负债合计 2646.41 亿美元,虽未披露流动负债比例,但高偿付能力表明负债风险可控。平安负债规模庞大(11.84 万亿元),但综合金融模式分散了单一业务风险。
3. 市场估值 PE/PB:平安 PE 10.13 倍、PB 1.16 倍,友邦 PE 14 倍、PB 2.3 倍,友邦因高成长性和盈利质量享受更高估值溢价36。 股息率:平安股息率 4.7%,友邦约 2.7%,平安的高分红政策更具吸引力3。
三、市值关系:友邦市值约为中国平安的 63.8%
1. 最新市值对比 中国平安:2025 年 7 月 28 日市值 10942.53 亿元(A 股)。 友邦保险:同期港股市值 7683 亿港元,按汇率 0.9145 换算为 6987.6 亿元人民币6。 比例关系:友邦市值约为中国平安的 63.8%(6987.6/10942.53)。 2. 估值差异的驱动因素 业务模式:友邦纯寿险模式估值高于平安的综合金融(通常寿险 PE 为 12-15 倍,银行 PE 为 4-6 倍)。 增长预期:友邦 2023-2026 年每股营运溢利 CAGR 目标 9-11%,平安寿险改革后增速预期约 5-8%23。 风险溢价:友邦偿付能力领先且无地产风险敞口,投资者愿给予更高估值214。
四、结论:业务模式决定估值分化,市值差距反映战略差异 规模与效率的权衡
平安凭借 13 万亿元总资产(全球险企第一)和综合金融生态占据规模优势,但多元化业务拖累整体利润率;友邦聚焦寿险,新业务价值利润率 57.5%,ROE 长期维持 15% 以上,效率显著领先315。 风险与资本的平衡 友邦偿付能力充足率超 400%,资本结构稳健;平安因银行、资管业务扩张导致偿付能力偏低,但通过 “保险 + 医疗养老” 生态构建长期护城河314。 市值关系的动态性 友邦市值约为平安的 63.8%,但两者估值逻辑不同:平安受银行、地产等周期板块拖累,友邦因亚洲市场高增长和盈利确定性享受溢价。若平安寿险改革成功(如银保渠道价值率提升),估值修复空间较大;友邦则需持续证明新兴市场增长韧性。
综上,友邦保险的市值约为中国平安的0.64 倍,这一比例反映了两者在业务模式、风险特征及市场预期上的根本差异。投资者可根据风险偏好选择:平安适合追求低估值修复的长期配置,友邦则更适合偏好高成长与确定性的投资者。#601318 中国平安# #友邦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