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华通-U(SH688339)$
1、公司的技术背景雄厚,欧阳院士的研发背景,清华实力派,冲在第一阵营的最前端。可惜太重视研发,每年花费1亿左右,却这两年略显疲态,被其他公司迎头赶上,2024年出来最差的报表。
2、迫不得已,转让控制权,布局全产业链,开始注重商业应用的场景化落地,尤其是上游制氢和运输,终于醒了过来,还来得及。
3、产业布局和技术研发问题不是很大,关键是不是有米。公司目前资金极为紧张,2024年收入下降50%以上,就是因为资金链紧张,影响了产业链的单项目推进。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以前接近40%以上的毛利率,现在降到了百分之十几的毛利率,这是搞什么搞啊。怎么体现出研发的技术先进性啊。
4、每年投入一个亿左右的研发费用,两个亿左右的管理费用,将近三个多亿养了700个人, 40几万,这么高的费用干什么呢?这还不包括销售费用!研发型的公司这种管理啊,还是有待提高啊
5、不过经过了2024的这个大坑,管理层好像老实的一点,经营现金流不再像以前一样几个亿的大幅流出,现在经营现金流的控制已经比以前好了。不过公司账上还有16个亿,主要是来自于ipo和增发,好像账上的现金还是比较多的。只是应收账款越来越多,从小几个亿变成十六七个亿下游整车厂什么时候还钱啊。其在港股募集的9个亿,就让他这几年花的差不多了,每年的大额的经营,现金流的流出,不能再这样大手大脚了。公司账上有这么多现金,为什么还要被别人并购呢?还没到死亡的阶段呢!
6、公司的固定资产也没有增加多少,从这点来看的话,研发的话看像是不需要堆积太多的固定资产吗。公司账上的现金其实还是挺充裕,但有可能是迫于募集资金用途的限制,不可能大幅度的去补充经营现金,这一点要看政策的变化以及对投资募集项目的修改。目前已经暂停了,测试项目的投资,方向是好的,回头还要看看募集项目慢慢的改变来去转向新的一些方向,让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率。
7、张国强的股份是不是可以流通了?现在要转让实际控制人,他想干什么,密切关注他与旭阳股份的增发的相关进展情况。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技术出身的张国强找一个在管理上和产业布局上更加先进的旭阳集团,那确实是明智之举但是。旭阳集团的杨雪刚年纪较大,而且老谋深算,对于个性比较强技术出身的张国强,他们之间能不能比配合的比较好,这也是一个大问题。
8、从目前的进展来看,嗯,公司正在有比较大的变化,一个是出口澳洲的汽车这个新闻,第2个是暂停的测试中心的建设,第3个成立氢能科技公司,这些都说明公司开始在积极的转换策略,从以前的闷头搞研发,现在是积极做产业链布局。
9、从客户关系上,宇通客车和福田汽车。等整车业企业是主要客户,过于依赖汽车企业,目前来看的话,在氢能产业化的前期不是太好的现象。公司现在有热电联供系统这样的产品主要是面向发热发电,这个路子总体来看还是发挥了亿华通的优势,目前在新疆和河北有两大实验装置,还要看装置进展的效果。
10、新能源的发展方向还是走固态储能电池的技术方向,目前来看镁基固态氢储能技术国内发展形势较好,日本在钛基固态氢储能技术方面也有重大的发展。固态氢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可能好于锂电池的固态电池发展速度,希望新技术的突破能够加速氢能产业化的时间。
11、氢能源动力电池最核心的是质子交换膜,而质子交换膜我国现在还比较依赖于进口。亿华通虽然自己在做,但是从目前的一些新闻数据来看,对进口的依赖还是比较强。下次调研的时候,在这个核心的技术上还要跟亿华通的人进行沟通,看什么时候我国在这个方面取得关键性的突破。问了一下豆包,豆包说亿华通现去年已经申请了一个相关的专利,不知道这个专利是不是能拿亿华通走出进口的阴影。实在没搞明白亿华通作为中国新能源动力电池最核心的技术企业,为什么最核心的还需要进口。国家重点扶持的氢动力新能源发展的卡脖子八大领域,现在应该是攻克的差不多了,但是在具体的公司上还要观察产业化落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