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启技术的产业链中涉及多家上市公司,其合作模式覆盖技术研发、材料供应、智能制造等关键环节。
以下简要介绍产业链中的上市公司。
1. 中航沈飞(600760.SH)
- 合作内容:作为国内唯一歼击机整体上市平台,中航沈飞与光启技术在第五代隐身战机领域深度绑定。光启为歼-20、歼-35等机型提供超材料结构件(如雷达罩、襟翼),使雷达反射面积降至0.01平方米以下,同时减轻机身重量并集成航电功能。双方合作贯穿战机设计全周期,光启的产能扩张(如709基地二期)直接支撑沈飞实现年产300架以上隐身战机的目标 。
2. 民士达(833394.BJ)
- 合作内容:民士达是光启第四代超材料结构件基材——芳纶纸的全球及中国独家供应商。其产品用于超材料隐身膜和蜂窝结构件,既提供强度支撑,又增强隐身性能。作为泰和新材(002254.SZ)的控股子公司,民士达于2023年4月在北交所上市,对光启的营收贡献占比约10%。2025年上半年,民士达净利润同比增长42.28%,主要受益于光启超材料业务的需求扩张 。
3. 创益通(300991.SZ)
- 合作内容:创益通作为电子元器件连接器细分领域龙头,与光启技术在无人机和机器人供应链中协同。光启的超材料部件通过创益通的精密连接器实现高效信号传输,双方共同优化无人机机身结构和机器人关节的集成方案。创益通2021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客户包括西部数据、公牛集团等头部企业 。
4. 中汽股份(301215.SZ)
- 合作内容:中汽股份通过收购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间接与光启技术合作。双方联合成立“汽车紧缩场联合创新实验室”,开展整车天线OTA性能测试技术研究。光启的航空航天级紧缩场技术填补了汽车天线远场测试的空白,相关成果已应用于华为、宁德时代等企业的产品研发。中汽股份是国内汽车试验场领域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2025年收购极限检验中心后,进一步强化了“常规+极限”全场景测试能力。
5. 海格通信(002465.SZ)
- 合作内容:海格通信作为军工通信领域龙头,与光启技术在电磁兼容和通信系统优化方面展开合作。光启的超材料电磁调制技术帮助海格通信提升军用通信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双方共同开发适用于复杂战场环境的通信解决方案。海格通信2009年在深交所上市,军工业务占比超60%。
6. 威海广泰(002111.SZ)
- 合作内容:威海广泰是空港设备和无人机领域的上市公司,与光启技术在无人机结构轻量化方面合作。光启的超材料技术帮助威海广泰降低无人机自重并提升载荷能力,双方联合开发的智多星L1无人机已应用于文旅表演等场景。威海广泰2025年机场无人牵引车市占率超40%,与顺丰合作开通大湾区低空物流航线 。
7. 华秦科技(688281.SH)
- 合作内容:华秦科技是科创板上市公司,专注于特种功能材料研发。双方在隐身材料和电磁防护领域开展技术交流,华秦科技的红外隐身涂层与光启的超材料形成互补,共同推动军用装备的多波段隐身性能升级。华秦科技2022年上市,军工业务占比超80% 。
光启技术与上市公司的合作呈现技术授权+联合研发+场景定制的特点:
- 技术协同:例如,民士达的芳纶纸与光启的超材料设计结合,实现结构与隐身性能的双重突破;海格通信的通信系统与光启的电磁调制技术融合,提升设备可靠性。
- 产能共享:创益通的精密制造能力与光启的超材料部件生产形成互补,共同应对无人机和机器人领域的规模化需求。
- 生态共建:中汽股份通过实验室共建推动行业标准制定,威海广泰通过低空物流场景拓展实现技术落地,形成“材料-制造-应用”闭环。
这种生态化布局不仅巩固了光启在超材料领域的垄断地位(国内市占率近90%),更通过与上市公司的深度绑定,加速技术外溢至新能源、半导体等新兴产业,推动超材料应用场景不断拓宽、加速落地。
若本文对您有益,请打赏一二、以资鼓励,或关注、点赞、转发分享、推荐、留言、收藏。
祝赞赏的朋友,收益气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