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GPU第二梯队龙头沐曦 9月23日披露科创板二轮问询回复,计划募资120亿元,主打7nm AI训练GPU,2026年产能30万片/年,上市节奏明显提速。
解析:沐曦集成电路作为国内高性能GPU龙头,其科创板上市进程直接点燃市场热情。截至最新,沐曦累计销量突破2.5万颗,曦云C500系列占据2024年营收的97%,并已交付9大万卡级智算集群,在政企算力集群建设中中标率显著高于同行。其核心团队源自AMD,自主研发的MXMACA架构实现CUDA生态无缝迁移,客户迁移成本仅为竞品的1/3,技术壁垒与生态兼容性构成核心竞争力。
2、奇瑞汽车(9973.HK) 9月23日港股定价,招股价区间9.36~10.52港元,募资规模约68亿美元,创今年港股最大IPO;9月25日挂牌,市场传闻“国际配售已超购7倍”。
解析:奇瑞2025年上半年销量达110万辆,新能源占比突破40%。$中山公用(SZ000685)$ 公司新能源产业基金出资 2.07 亿元持有奇瑞 4.8974% 股份,奇瑞 9 月 25 日港股挂牌,募资 117-156 亿港元投向智能驾驶研发。按 1400 亿港元估值测算,该部分股权增值空间显著。
小结:近期,资本市场因多重产业事件掀起波澜:摩尔线程科创板IPO将于9月26日上会,叠加阿里云栖大会聚焦AI与云计算的催化,科技与制造产业链迎来价值重估窗口。在此背景下,中山公用$中山公用(SZ000685)$ 作为同时持有沐曦、奇瑞相关产业链标的的上市公司,其股价表现与投资逻辑正经历深度重构。
1、业绩增长确定性强
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中环保水务板块和固废处理板块对营收的贡献较大。环保水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7.86亿元,同比增长13.82%,主要是供水一盘棋、厂网一体化业务带动。固废处理板块实现营业收入3.99亿元,同比增长14.89%。垃圾焚烧吨发电量达503.60千瓦时,运营效率进一步提升。
2、硬科技投资矩阵成型
15 亿产业基金布局 27 个项目,除沐曦、奇瑞外,还持有长鑫存储(存储芯片龙头)、非夕科技(人形机器人)等 IPO 储备标的,形成 "上市一批、储备一批" 的良性循环。
按当前估值测算,仅沐曦+奇瑞两项即可贡献一次性公允价值变动≈15亿元,折合EPS +1.32元;再叠加长鑫存储、腾盾、非夕陆续上市,潜在投资收益总额有望突破25亿元,相当于现有市值的1/3。主业提供防守底线,投资兑现带来爆发期权,中山公用=“公用现金流+国家战略新兴资产”双重底牌,正在从破净洼地走向“Pre-IPO影子股”新坐标。
中山公用把“水务现金流"变成"硬核科技期权",用时间换空间,等待沐曦、奇瑞、长鑫、腾盾、非夕们集体上市敲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