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提到的宏发股份的三点竞争优势,主要是相对于国内企业的,对于国外的主要竞争对手,核心竞争力又不尽相同。
例如,以装配线自制自动化产线这一核心竞争力而言,日本欧姆龙(6645.T)作为公司主要的海外竞争对手,其主业就是工业自动化。很难相信在“装配线自制自动化产线”这一点上,宏发会领先欧姆龙多少。
再例如,前道工序的顶级生产设备方面,公司可以买,海外有些企业财大气粗同样可以买,例如日本的欧姆龙,美国的泰科(TEL.N)等等。卓越的实验室检测能力方面,海外巨头同样可以配置。
相对于海外竞争对手,公司的优势如下:
1)公司在继电器方面仍在持续性的进行技改投入。海外企业(欧姆龙、泰科等)的继电器业务只是其庞大业务中的一小部分。海外企业虽然有能力(ability)、但恐怕没有太大的意愿(willingness)在继电器业务方面进行持续性的大额技改投入。毕竟一个小部门能在海外企业内部有多少话语权呢?
2)相对于海外企业,中国公司的成本优势。这一点无需多言。在家电等成本敏感性行业,海外竞争对手恐怕无力竞争。哪怕是在汽车继电器,相对高端的产品(事关汽车安全),海外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十分令人捉急。以欧姆龙为例,2024财年,公司DMB(器件与模块解决方案部门)的经营利润率仅0.3%(1100亿日元收入,3亿日元的operating profit即经营利润)
3)相对于海外企业,公司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定制化能力。这与海外企业的体制机制有关系,毕竟继电器业务只是其一个小部门,决策链条就比公司长很多,反应慢理所应当。这一点在新能源汽车的高压直流继电器业务上反映得较为充分。此外,海外企业由于成本高,导致定制化生产能力较弱。
台湾上市公司松川股份(7788.TWO)在其投关材料中用一幅图说明美日企业的竞争优劣势,我认为是比较恰当的。图片如下。
松川是台湾较大的继电器生产商,2024年收入约14亿元。
PS:台股的一大特点是公布月度营收,我们也可以此作为判断行业短期景气度的参考。
海外企业的应对方面,欧姆龙今年9月宣布,计划在2026年4月1日前完成对器件与模块解决方案部门(DMB)的拆分工作。该部门作为欧姆龙的创始业务,主要生产继电器、开关、连接器、传感器及模块等核心电子元件。
“资本市场对欧姆龙的分拆决定给出了积极反应。在分拆消息公布后,欧姆龙股价应声上涨6.9%,表明市场看好业务分拆后带来的聚焦效应和估值提升。投资者认为,业务分拆将使欧姆龙更加专注于各自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整体资本效率。独立后的DMB部门可以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寻求增长机会。这一市场反应与近年来多家大型科技企业通过业务分拆创造价值的趋势相一致。分析人士认为,专业化运营的业务单元往往能够更有效地分配资源,更快做出决策,从而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
关于欧姆龙分拆的效果,我们可以拭目以待,看看能否撼动一下宏发的行业地位。
当然,也得提一下公司的一个劣势,在于产品谱系不够全,主要以继电器业务为主。以美国泰科为例,其产品覆盖连接器、继电器、传感器等。如果客户偏好套系化的一站式采购,公司恐怕是竞争不过泰科的,尤其是在汽车业务方面。针对这一点,公司也在试图拓展其他产品,如连接器、传感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