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电化(SZ002125)$ $容百科技(SH688005)$ $丰山集团(SH603810)$ 富锂锰基之前上半年有个最新的产业调研总结的很好,核心内容主要四点:
1是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终于拍板了
以前讲富锂锰基故事的多是三四线小厂,拿概念当噱头融资,听着热闹,其实跟真正的电化学迭代八竿子打不着。现在不一样了,全球前十的车企、前十的电池厂,几乎清一色All-in硫化物全固态+富锂锰基正极。技术路线第一次这么统一,像极了2019年锂电路线被欧洲拍板的那一刻,基本面还没起飞,股价先打开想象空间,所以2025年就是富锂锰基的2019时刻。
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张强领衔的团队在固态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研究领域取得关键进展,采用该电解质组装的富锂锰基聚合物电池表现出一系列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容百科技在一次调研中也已经明确表态2026年底宁德要用富锂锰基正极,电压直接拉到4.45V,降本提能一步到位。这是行业内第一次给出如此明确的产业化时间表。
2是产业进度真的在跑,不断在解决工程问题
据收集到的信息不完全统计,已经有8家电池厂搭了0.3GWh的中试线。以前困扰大家的是科学问题:富锂锰基能不能做出来?现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成本控制都卷到了实用化水平,科学关基本过了。接下来是工程问题怎么量产。
当升科技在25年全固态NCM已实现十吨级出货,与主流厂商均有合作,其富锂锰基实现吨级出货,与卫蓝、清陶、欣界、辉能、一汽等合作。到27年全固态NCM预计实现千吨级出货,富锂锰基预计实现百吨级出货。中试线一落地,订单、设备、材料就都有了催化剂。明年一旦上GWh线,又会来一波新行情。
还有去年工信部给产业界的全固态电池研发补贴超过60亿元,包含宁德时代、比亚迪、吉利在内的六家企业,目标是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的小规模量产装车。四川首个固态电池创新产业园已落户宜宾,总投资130亿元,计划到2027年形成固态电池产能10GWh,包括尉海军教授团队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项目。
3是富锂锰基有“高能量+低成本+可修复”的三叉戟
这是真正的降维打击。放电比容量300mAh/g(三元约220mAh/g),电池包能量密度冲上400Wh/kg。成本方面,锰替代钴镍(钴含量≤2%),材料成本比三元低40%,每度电成本从600元降至350元。
最牛的是中科院全球首发的"负热膨胀"特性,电池老化后,150℃加热30分钟,原子重新排列,电压恢复95%!循环寿命直逼1000次,告别"虚电焦虑"。这个黑科技修复术彻底解决了富锂锰基最大的痛点。
相比之前已经大规模商用的三元材料,2025年富锂锰基进入量产元年。回看正极材料的发展趋势很明确:高能量密度、高离子电导率(快充性能提升)和低体积形变(优化固固界面接触问题)。现阶段与固态电池配套较久的超高镍正极率先放量,中长期来富锂锰基凭借性能优势必然脱颖而出。
4是湘潭电化是固态电池最纯正的富锂锰基标的
传统系能源板块没什么新故事,那么在流动性泛滥下,只能扎堆新技术,富锂锰基成了固态电池硫化锂之后,全市场为数不多有新叙事的方向。
湘潭电化是国内锰系电解二氧化锰龙头,拥有完整的锰产业链布局。在富锂锰基材料上,湘潭电化具备原料、技术储备、产业地位几大核心优势:
公司拥有广西来宾、湘潭本部两大生产基地,锰矿资源储备丰富,成本控制能力强。锰系材料是公司的传统强项,在富锂锰基时代这个优势将被无限放大。
和清陶能源联手搞了条锰基固态电池正极材料的中试线,计划在2025年实现小批量量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样品已经送到宁德时代、比亚迪这些头部电池厂进行深度开发了。富锂锰基材料可以用四氧化三锰或者硫酸锰作为锰源,选择上比较灵活。
在第四届锰基电池及关键材料研讨会上,湘潭电化被明确提及为产业链重点合作企业。研究院将联合宁德时代、比亚迪、南方锰业、湘潭电化、星恒电源等企业共同参与,打造锰基电池产业集群。
相比容百科技等传统正极材料企业,湘潭电化当前估值相对较低,且没有传统业务的拖累,一旦富锂锰基产业化提速,公司将是最纯正的受益标的。
据测算,若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3800GWh,固态电池渗透率达20%,将产生45.6万吨锰金属需求,折算为电解二氧化锰约70万吨。
公司现有的电解二氧化锰产能有12.2万吨,四氧化三锰产能1万吨。控股的子公司广西立劲锰酸锂年产能是4万吨,可转债项目建成后能增加到5万吨。
锰基电池有望加速上车,破解成本高、里程焦虑等问题。湘潭电化作为锰系材料龙头,在富锂锰基时代将迎来历史性机遇。当前股价完全没有反映富锂锰基的巨大价值空间。持续性方面,明年可能比今年还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