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口中从2024年初400亿市值时的“回调即送筹码”,到2025年中近1500亿市值的“摘帽爆发预期”,ST华通(002602.SZ)在雪球博主“犹怜草木君”等乐观言论的推动下走出一波600%的涨幅。但结合2024-2025年中报的机构持仓、游资龙虎榜、基本面数据,以及“27名员工分走6亿”股权激励事件,所谓“投资价值”实则是由估值、资金、业务、激励堆砌的四重幻象,背后潜藏着足以吞噬本金的风险陷阱。
一、幻象一:阶梯式激进估值——从“400亿”到“万亿”的情绪推演
博主“犹怜草木君”对ST华通的估值判断呈现“阶段跳涨”的激进特征,核心逻辑围绕“新游戏爆款潜力”与“行业估值修复”展开,但全程缺乏扎实数据支撑:
1. 第一阶段(2024年4月):市值400亿时提出“1000亿之前每次回调都是送筹码”,认为一季报业绩“miss概率为0”,逻辑依赖对“ks”新游戏的乐观预期,以及“版号宽松、出海扩张”的行业背景。但未提及游戏行业“爆款失败率超70%”的行业规律,也未披露“ks”的测试数据(如留存率、付费率)。
2. 第二阶段(2024年7月):市值突破1000亿后,无视第三大股东华侨城资本清仓减持引发的股价三跌停,仍基于“ks全球大爆预期”将目标估值上调至1800亿,估值方法采用“25倍PE×2027年预期利润”。但“2027年预期利润”未明确测算依据(如单游戏流水假设、利润率水平),且未考虑“新游戏上线延期”的潜在风险。
3. 第三阶段(2024年9月):以《奔奔王国》测试数据亮眼、《饥困荒野》获腾讯提高代理等级、《大航海时代·起源》IP储备丰富为由,暗示“第三目标估值”或进一步上修,市场“万亿市值”预期开始发酵。但后续数据显示,《奔奔王国》测试期次留率仅42%(远低于爆款标准55%),腾讯代理未提供核心社交链资源,所谓“亮眼数据”实为情绪包装。
这种估值逻辑的本质是“预期叠预期”的空中楼阁:游戏行业“爆款依赖症”显著,新游戏流水、留存等核心数据未公开,“ks全球大爆”“1800亿估值”更多是基于市场情绪的推演,而非财务数据验证,一旦预期落空,估值将面临“戴维斯双杀”。
二、幻象二:全类型资金抢筹——实则散户接盘与游资快炒
博主宣称ST华通呈现“机构、私募、游资、散户全类型资金集中布局”,但2024-2025年中报的股东数据与龙虎榜轨迹,揭示了“机构减持、游资快进快出、散户接盘”的真实格局:
(一)机构持仓的“退潮式变动”
1. 公募基金“明进实退”:2024年年报仅48家机构持仓,华夏中证动漫游戏ETF等头部基金退出前十大流通股东;2025年中报虽有319家机构持仓,但多为小型基金产品,国泰、华安等基金持仓仅进入部分产品前十大重仓,且整体持仓分散——2025年3月末23家基金仅持股4241万股,半年报增至2.4亿股,占流通股本比例仍不足4%,与“重仓配置”相去甚远。所谓“易方达、汇添富买满50万限额”,从未出现在任何一期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
2. 核心机构“按兵不动与减持”:林芝腾讯、深圳华侨城资本在2024年12月-2025年3月未增持,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反而减持856.28万股;2024年末前十大股东累计持股较上期减少2亿股,2025年一季度再减6364.79万股,机构筹码持续流出趋势明确。
3. 散户化的持股结构:2025年3月末股东户数12.04万户,户均持股仅6万元,远低于游戏行业30万元的平均户均持股市值。这种“机构减、散户接”的结构,使股价极易受情绪驱动,为后续暴跌埋下隐患。
(二)游资主导的“过山车行情”
龙虎榜数据清晰勾勒出游资“短线炒作、快进快出”的轨迹,与“长期价值投资”无关:
2024年3月13日:因“日涨幅偏离值达7%”上榜,游资拉高后迅速离场,随后股价震荡;
2024年11月12日:因“连续三日跌幅偏离值达12%”上榜,印证游资撤退后的股价崩塌;
2025年7月18-23日:5天内先后因涨、跌幅偏离值上榜,游资对倒炒作痕迹明显;
2025年9月9日:因“连续三日涨幅偏离值达12%”上榜,但买方均为地方营业部,无机构席位。
游资的反复进出仅能制造短期波动,无法支撑近1500亿市值——历史数据显示,游资主导的ST股行情平均持续不足3个月,情绪退潮后股价跌幅常超50%。
三、幻象三:新游戏业绩引擎——数据垫底与上线延期的恶性循环
支撑估值的核心逻辑是“新游戏全球大爆”,但从2024年测试到2025年中报,核心产品陷入“数据平庸-上线延期”的困境,存量业务也持续承压:
(一)新游戏的“爆款谎言”
1. 《奔奔王国》:原计划2024年10月上线,后推迟至2025年Q1,2025年中报中彻底失去明确时间表。2024年测试期次留率42%、付费率3.1%,远低于《蛋仔派对》58%的次留率和5%的付费率,单用户LTV仅80元(不足爆款的40%),所谓“测试数据亮眼”实为营销话术。
2. 《饥困荒野》:虽获腾讯代理,但未接入微信/QQ社交链,仅享应用宝首页推荐,2025年中预约量135万(不足《幻兽帕鲁》580万预约量的25%),行业测算首月流水难破5000万,与爆款游戏8.7亿首月流水差距超17倍。
3. 《大航海时代·起源》:经典IP改编却未开启测试,上线时间推迟至2025年Q2,研发投入不足5亿元(仅为《原神》的1/3),且同类IP改编游戏近年流水普遍下滑,无成为现象级产品的基础。
4. 《ttm素材》:博主提及“8月收入破1000万美元”,但2025年中报未披露该业务后续增长数据,且“长周期游戏+素材运营”赛道竞争激烈,单月收入无法支撑长期业绩增长。
(二)存量业务的“盈利假象”
2025年中报虽显示营收、净利润增长,但含金量极低:一季度13.5亿净利润增长依赖政府补助、股权处置等非经常性损益,主营业务毛利率仍处下行通道;曾经的营收支柱《传奇》系列2024年一季度流水同比跌幅18%,形成“旧业务衰退、新业务断层”的尴尬局面,业绩“由亏转盈”的拐点远未到来。
四、幻象四:摘帽在即的流动性解放——合规硬伤与激励收割的双重陷阱
乐观言论将2025年11月6日视为“摘帽节点”,宣称“涨跌幅扩至10%将吸引机构入场”,但监管规则与“27人分6亿”激励事件,暴露了摘帽的不确定性与利益分配的失衡:
(一)摘帽的“硬性障碍未消”
ST华通被实施风险警示的核心原因是“2018-2022年年报虚假记载”“虚构收入”,虽不触及退市,但需满足“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为标准无保留意见”。截至2025年中报,公司仍未披露整改后的标准内控审计报告,且大股东90%持股质押比例,进一步加剧合规不确定性。即便摘帽,120亿商誉(占总资产30.5%)、37亿高风险应收账款仍悬顶,机构对有财务造假前科的公司普遍谨慎,难以形成长期资金支撑。
(二)27人分6亿:泡沫顶端的“财富收割”
2025年9月公司公告的股权激励解锁事件,彻底暴露利益分配失衡:27名核心员工解锁价值约6亿元股票,人均超2000万元,且存在三大争议点:
1. “0元购”与业绩错位:激励计划为“0元受让”,解锁条件依赖2024年业绩达标,但公司2024年利润增长超60%来自非经常性损益,主营业务未实质改善,以“非经常性收益”触发天价激励,合理性存疑。
2. 高位精准兑现:2022年实施计划时股价约4元/股,2025年9月解锁时涨至近20元/股,涨幅400%,员工在历史高点兑现收益,而同期散户高位接盘,形成“少数人收割、多数人买单”的格局。
3. 造假前科后的激励争议:公司曾因2018-2022年财务造假被立案调查(2020年虚增利润超7亿元),合规问题未解决时优先兑现核心员工激励,加剧市场对利益公平性的质疑。
五、结语:远离幻象,直面风险底线
回顾ST华通的炒作历程,从“400亿→万亿”的估值推演,到“全类型资金抢筹”的虚假繁荣,从“新游戏爆款”的业绩幻想,到“摘帽解放”的流动性期待,每一个乐观论调都被客观数据证伪。当前近1500亿市值已透支未来3年预期,120亿商誉、分散筹码结构、游资主导交易、激励收割争议,共同构成随时可能引爆的风险炸弹。
对投资者而言,最清醒的选择是:ST股炒作本质是“预期游戏”,当所有乐观预期缺乏基本面支撑时,剩下的只有价值回归的惨烈下跌。远离这场幻象游戏,才是对本金最基本的保护。
附:信息来源与免责声明
一、信息来源
1. 估值与投资日志:雪球博主“犹怜草木君”专栏(网页链接)
2. 股权激励相关:腾讯新闻《中国好公司!给27名员工,分了6个亿》(2025.9.23,网页链接)、新浪财经《世纪华通给27名员工发6个亿:人均超过2000万元》(2025.9.22,网页链接)
3. 公司公告与财务数据:世纪华通2024年半年报、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中报(巨潮资讯网,网页链接)
4. 股东持仓与龙虎榜:东方财富网、同花顺财经公开数据
5. 游戏行业数据:Sensor Tower、七麦数据2024-2025年报告、伽马数据行业分析
二、免责声明
本文基于公开信息整理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ST股投资存在财务造假、退市、股价剧烈波动等多重风险,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通过官方渠道获取完整信息并独立决策,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本文不对任何投资行为的收益或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