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茂的下跌才刚刚开始

用户头像
凌潇HK
 · 中国香港  

因为7月份已经系统性研究过世茂并发文在雪球了,本不想再提,但今天又有股友很着急得私信我,让我分析下今天世茂暴跌的原因,并觉得今天这样的暴跌之后,一定会有像样的反弹,问我现在要不要加仓进去。我一边制止他这个想法,一边心疼他仍被套在里面。

我对世茂的这轮下跌是看低到0.30港币的,现在的下跌才刚刚开始。现在进去搏反弹,你花的每一分钱,都是在帮公司还债。我们买卖股票千万不要自己觉得这支股票已经跌得足够多了、要超跌反弹了,就去搏反弹,这样只会十赌九输;而是要研究清楚导致这轮下跌的原因(利空)到底是什么,利空出尽了没有。如果自己看不懂利空到底是什么,或者无法判断利空是否已经出尽,那就不要轻易出手,否则大概率会被埋进去。

关于对世茂天量债转股入市对股价影响的研究,股友们可以参考我7月份发的研究文章:

7月21日文章:《世茂集团天量债转股入市会导致股价下跌多少?》

7月23日文章:《世茂集团债转股将于8月11日入市》

世茂股价下跌的逻辑其实非常简单,并不是因为公司基本面发生了质的变化,而是债权人挤兑导致的流动性折价和天量新股发行导致的股权价值摊薄。

一,关于流动性折价,其实很好理解。

四年前,因为整个行业信用坍塌,某地产公司欠债主的钱还不上了,而且欠的不是一两百万,而是高达一千亿。在这四年里,债主们用尽了所有手段来收回自己的钱,包括且不限于在境外发起诉讼(发现没什么用,因为公司资产都在境内,境外没什么资产可供执行)、在境内发起诉讼(发现也没什么用,因为公司境内资产也都已经抵押给了银行,目前资产都被国内银行控制得死死的)、甚至包括用上阴招,发动几百个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去公司总部拉横幅讨工钱(发现还是没什么用,除了确实讨回来几百万工资外,几百亿的债务还是毫无办法)。

公司也没逃避,也一直在很负责任得跟债权人沟通解释,说你看看,我不是不想还钱,我所有的资产都已经抵押出去了,我所有项目公司的账户现在也被“保交楼”冻结了,钱提不出来,集团层面流动性枯竭了,实在是没钱还。你看要不这样,我是上市公司,我可以发行股票给你们,以股抵债,你们自己去二级市场卖股票就行了。债权人一开始不同意,说你那上市公司,一天才几百万港币成交量,我们这几百亿,要猴年马月才能卖得完啊,而且我这么大规模抛售,股价得跌成什么样啊。但拖了四年了,还是拿不到钱。最后,算了,死马当活马医吧,终于同意了公司以股抵债的方案。于是,2025年8月,债权人的天量债转股入市了。

散户们要知道,你们面对的,是远远比你们套牢更久(已套牢四年)、更需要现金的债权人。所以一旦债转股开闸,就像堰塞湖溃堤一样,不是散户们承接得了的,股价必然会暴跌。

这就是流动性折价的道理,跟公司价值无关,只跟供求关系有关,债转股入市产生的天量新股供给远远超过二级市场的需求,所以股价就会暴跌。

二,关于股权价值摊薄

这在我7月份的文章里面做过系统性的分析。公司原股份数仅38亿股,本次债转股新发行60亿股(已剔除发给实控人老许的有锁定期的5.18亿股),总股份数增加至98亿股。那么单纯考虑债转股对现有股权价值的摊薄效应,公司每股价值将出现1-38亿/98亿=61%的下跌,对应公司股价就是从债转股入市前的0.78(8月1日收盘价)跌至0.30港币,就是我在文首提到的我预期的本轮股价下跌的预计点位。

所以无论我们如何看好世茂的业绩反转和未来发展,都不能低估这次债转股入市对股价的负面影响。因为它的量实在是太大了。这不像我们经常在A股看到的那种增发,公司总股数38亿股,增发个3亿股5亿股,而且有锁定期,并伴随着大量现金注入公司。这次要增发的是60亿股,没有锁定期,没有现金流入公司,持股的还是已经被套了三四年的债权人。这种通过天量债转股来削债的操作在中国过去三十年的资本市场里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无法低估它对公司股价带来的负面影响。

这里重申,我并不是在黑世茂,相反我很佩服和喜欢这家民营企业,在过去三十年的发展中开发了这么多的优质楼盘,在这么多的城市建设和运营着这么多的城市地标。记得多年前去厦门旅游,住的就是世茂海峡大厦的康莱德酒店,体验非常好,非常喜欢这家酒店。本文只是客观公正得分析现阶段世茂股价承压的原因,给股友们提供研究世茂股票价值的一个视角。我自己也非常希望世茂在完成这轮债务重组后能够重振经营,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而且,如果公司股价跌到我的心理价位,我也会考虑买入。大家可以参考我在远洋集团的操作。$世茂集团(00813)$ $房地产ETF(SH512200)$ $房地产(CSI931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