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征科技2025年中期业绩于2025年8月5日正式发布,从基本面数据来看,公司营收与净利润表现均超市场预期。根据业绩公告,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82亿元人民币,按原口径计算同比增长10%;净利润达到1.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净利率提升3个百分点。若按照同一会计口径进行校准(调整软件收入递延处理影响),公司上半年调整后营收实际可达10.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调整后净利润为1.96亿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5亿元),含约1000万的汇兑收益,同比增长同样维持在28%的高水平。
表:元征科技2025年上半年业绩与预期对比
从业务结构角度分析,公司业绩超预期主要源于两大驱动因素:一是海外市场与电商渠道的强劲表现,海外业务收入创历史同期新高,达到7.46亿元,占总收入比例76%;二是软件业务收入显著增长,客户购买软件金额达1.04亿元,同比增长28%,体现了公司软件服务变现能力的提升。此外,公司产品出货量持续增长,特别是高毛利的胎压传感器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上半年出货63万台,同比增长87%,成为业绩超预期的重要推动力。
总体来说,元征科技本次中期财报不仅达到了内部预期指标,而且超过了外部市场分析师的普遍预测,尤其是在盈利质量方面表现突出,净利润增速远高于营收增速,表明公司业务结构优化和运营效率提升战略正在取得实质性成效。
元征科技中期财报发布后(8月5日),股价表现呈现出先扬后抑的震荡格局。财报发布当日股价上涨约2.5%,但在随后几个交易日出现小幅回调。这种走势反映了市场投资者对公司业绩的复杂情绪和分歧观点。
从更长时间维度看,元征科技股价在2025年以来整体表现强劲。截至8月25日,年内累计涨幅达18.79%,远超恒生指数同期表现(恒指涨幅约5.67%)。特别是在5月初公司召开海外经销商会议期间,股价单日涨幅超过11.8%,成交额达4293万港元,显示市场对公司海外业务拓展抱有强烈期待。
AI技术赋能效应:公司大力投资人工智能驱动的诊断技术、远程服务平台和整合维修生态系统,致力于成为智能汽车的数字合作伙伴。市场期待AI技术能够提升公司产品差异化优势和服务变现能力,从而推动毛利率进一步提升。
政策支持利好:商务部推动汽车流通消费改革,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在汽车后市场各环节创新先行先试。元征科技作为汽车后市场诊断设备龙头,有望直接受益于这些政策红利。
海外业务高增长:海外市场及电商渠道保持高速增长,上半年设备类产品出货量中,海外市场出货5.2万台(同比增长17%),电商市场出货7.6万台(同比增长30%)。市场期待公司国际化战略继续深化,带来更大增长空间。
收入确认复杂性:财报中关于软件收入递延处理的说明(2024年递延调增4000万至2025年上半年,同时2025年上半年调减递延收入7400万,净影响为减少当期收入3400万元)引发部分投资者对财务数据透明度的担忧。这种复杂的会计处理可能使投资者难以准确理解公司实际业务表现。
国内市场停滞:2025年上半年国内市场设备出货量仅4万台,与去年同期持平,与海外市场的高增长形成鲜明对比。市场担忧国内汽车后市场竞争加剧可能影响公司长期增长动能。
估值争议:按当前股价计算,公司市盈率(TTM)约11.71倍,虽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部分投资者认为这与公司28%的净利润增速不匹配,存在低估可能;而另一部分投资者则担心高增长能否持续。
总体而言,市场对元征科技的情绪整体偏向乐观但伴有谨慎态度。投资者认可公司短期业绩表现和长期转型战略,但对收入确认方式、国内业务增长乏力以及估值合理性等方面仍存有一定疑虑,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财报后股价的震荡走势。
元征科技2025年上半年经营表现呈现出营收稳步增长、盈利快速提升、业务结构优化的良性发展态势。公司作为中国汽车诊断检测行业的先行者,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在全球汽车后市场设备领域保持了竞争优势。
根据中期业绩报告,公司上半年实现总营业收入9.82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8.94亿元增长9.75%。净利润为1.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10%,大幅高于营收增速,反映出公司盈利能力的显著提升。基本每股收益为0.469元,公司计划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31元,延续了其一贯的股东回报政策。
表:元征科技2025年上半年核心经营数据
从业务板块来看,公司三大业务线表现各异:
设备类产品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出货量连续三个半年持续提升。2024年上半年出货14.4万台,2024年下半年增至15.5万台,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增长至16.7万台,同比增长16%。这类产品成为公司的核心增长动力,主要由海外市场和电商渠道驱动。
DIY产品(面向个人用户的自助诊断设备)出货量呈现计划性下降趋势。2024年上半年出货24.8万台,2024年下半年降至24.6万台,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23.1万台。这种调整符合公司主动优化产品结构的战略规划,旨在将资源更多集中于高毛利的高端专业设备。
胎压传感器作为消耗类产品,表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2024年上下半年出货量均在33万台左右,而2025年上半年猛增至63万台,同比增长87%。公司规划该产品2025年全年破百万台,2026年突破200万台,有望成为未来重要的增长点。
从区域市场表现来看,元征科技国际化成果显著,海外市场(包括海外电商)创下历史同期最高收入,达到7.46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比例高达76%。其中,海外市场设备出货5.2万台,同比增长17%;电商市场出货7.6万台,同比增长30%;而国内市场设备出货4万台,与去年同期持平。这种区域分布结构表明公司已成功摆脱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建立了全球化的业务布局,有助于抵御单一市场风险。
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继续坚持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的原则,拥有全球业内规模大、技术强的研发团队。除深圳研发中心外,在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和拉美地区均建立了研发队伍。经过多年积累,公司拥有数百项专利技术,并在中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获得政府机构、权威行业杂志颁发的百余项荣誉证书。2025年上半年,公司借助智能算法推进数字化运营,基于AI技术对用户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并实施智能定价策略,有效提升了客户的付费比例。
元征科技2025年上半年的销售收入呈现出持续增长态势,但增长动力在不同产品和市场间存在显著差异。根据公司财报数据,上半年实现总营收9.82亿元,按原口径计算同比增长10%,按同口径调整后同比增长14%。这种增长主要来自于设备类产品和胎压传感器的强劲表现,以及海外市场的高速扩张。
从季度数据来看,公司设备出货量已经连续三个半年保持增长:2024年上半年14.4万台 → 2024年下半年15.5万台 → 2025年上半年16.7万台,呈现出稳定的环比增长趋势。这种持续增长趋势表明公司核心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分产品来看,各业务线表现各异:
设备类产品:2025年上半年出货16.7万台,同比增长16%,增长主要源于海外市场(+17%)和电商渠道(+30%),国内市场持平。
DIY产品:2025年上半年出货23.1万台,较2024年上半年的24.8万台有所下降,符合公司业务规划的战略性调整。
胎压传感器:2025年上半年出货63万台,同比大幅增长87%,成为增长最快的产品线,公司预计全年破百万台。
分市场来看,元征科技已经形成了以海外为主导的市场结构:
海外市场:2025年上半年设备出货5.2万台,同比增长17%,实现收入7.46亿元,占总收入76%。
电商市场:2025年上半年出货7.6万台,同比增长30%,成为增长最快的渠道。
国内市场:2025年上半年设备出货4万台,与去年同期持平,增长停滞。
元征科技2025年上半年的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净利润增速(28%)远高于营收增速(10-14%),净利率提升了3个百分点。这种盈利质量的改善主要源于产品结构优化、运营效率提升和汇兑收益贡献。
虽然公司未详细披露2025年上半年的具体毛利率水平,但根据2024年年报数据,公司毛利率为47.56%,考虑到2025年上半年高毛利的软件业务和胎压传感器占比提升,预计毛利率水平仍有进一步提高。
净利率提升的主要原因包括:
高毛利业务占比提升:软件销售金额达1.04亿元,同比增长28%,软件业务通常具有较高毛利率;胎压传感器作为消耗类产品,毛利率也高于传统设备。
运营效率改善:公司通过AI技术实施智能定价策略,提升了客户付费比例,优化了收入结构。
汇兑收益贡献:上半年约1000万的汇兑收益对净利润产生了积极影响。
规模效应显现:随着营收规模扩大,固定费用被有效摊薄,提升了盈利水平。
公司盈利能力稳定性的另一个体现是经营现金流的改善。虽然中期财报未详细披露现金流数据,但公司于2025年4月24日斥资337.02万港元回购31.45万股股份,这表明公司现金流状况良好,有足够财务实力进行股东回报。
作为汽车后市场企业,元征科技的发展与行业政策环境密切相关。2025年,政策面对公司发展总体利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汽车后市场支持政策: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将推动汽车流通消费改革,组织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在新车、二手车、报废车、汽车后市场等各环节创新先行先试。元征科技产品涵盖汽车诊断和汽车维修硬件设备、软件产品、远程诊断和数据服务等,均为汽车后市场必需品,有望直接受益于这些政策支持。
新能源汽车发展带动: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率提升,对专业诊断检测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元征科技作为汽车诊断检测设备龙头,其产品能够适应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特点,有望从产业转型中获益。
国际化政策环境:公司海外收入占比已达76%,因此国际贸易政策变化对公司影响较大。目前来看,主要海外市场未设置重大贸易壁垒,公司海外业务拓展顺利。
元征科技在2025年上半年持续推进战略转型和技术升级,多个经营关键点取得显著进展,这些举措为公司中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AI技术与智能化转型:公司正大力投资人工智能驱动的诊断技术、远程服务平台和整合维修生态系统,致力于成为未来智能汽车的数字合作伙伴。2025年上半年,公司基于AI技术对用户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并实施智能定价策略,这一举措有效提升了客户的付费比例。软件销售金额达到1.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体现了AI技术赋能业务的实际成效。智能算法的应用还帮助公司推进数字化运营,优化了产品开发和服务提供流程,提高了运营效率。
海外市场深度拓展:2025年5月7日,元征科技在泰国普吉召开了第26届海外经销商会议,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65家经销商参会,共同探讨汽车诊断设备行业未来方向,分享市场经验,并见证元征科技的创新成果。这种深耕海外市场的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2025年上半年海外业务(包括海外电商)创下了历史同期的最高收入,达到7.46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的比例约为76%。公司在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和拉美地区建立的研发队伍也进一步加强了本地化服务能力,提升了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适应性。
产品结构优化与升级:公司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减少低毛利的DIY产品出货量(从24.8万台降至23.1万台),同时大幅增加高增长的胎压传感器出货(同比增长87%至63万台)。这种主动的产品结构调整优化了资源分配,提高了整体盈利水平。公司规划胎压传感器2025年破百万台、2026年破200万台,将其打造为重要的增长引擎。设备类产品也持续升级,出货量连续三个半年保持增长,体现了产品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软件与服务业务强化:公司逐步从硬件设备制造商向"硬件+软件+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2025年上半年,公司软件收入确认方式发生变更,更加符合软件行业的收入确认原则。虽然这种变更导致账面营收增长看似放缓(原口径增长10% vs 同口径增长14%),但实际反映了公司业务模式的成熟和升级。客户购买软件金额达1.04亿元,同比增长28%,表明公司软件和服务业务的变现能力不断增强。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公司继续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拥有全球业内规模大、技术强的研发团队。除了在深圳设立研发中心外,在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和拉美地区均建立了研发队伍。经过多年积累,公司拥有数百项专利技术,并在中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获得政府机构、权威行业杂志颁发的百余项荣誉证书。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汽车诊断技术、远程服务平台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技术突破,进一步巩固了行业技术领先地位。
这些经营关键点的进展表明,元征科技正在成功实现从传统设备制造商向汽车后市场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战略转型,AI技术赋能、全球化布局和产品结构优化将成为公司未来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元征科技的核心业务围绕汽车诊断、检测、养护、轮胎设备研发生产展开,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产品结构和全球化的市场布局。2025年上半年,公司核心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各产品线贡献度发生显著变化。
元征科技的产品体系主要包括三大类别:
汽车诊断检测设备:这是公司的传统优势产品,包括各类汽车故障诊断仪、检测设备等。2025年上半年,设备类产品出货量达16.7万台,同比增长16%,保持稳定增长势头。这类产品技术门槛高,公司凭借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在全球市场保持了较强竞争力。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诊断领域,公司提前布局,具备了适应新型汽车技术的诊断能力。
汽车维修养护设备:包括举升机、拆胎机、平衡机等汽车维修保养设备。根据可比公司数据,元征科技的举升机等汽车维修保养设备在营业收入中占有一定比例。2025年上半年,公司养护类设备收入占比约为7.59%,虽然占比较低,但与其他产品形成良好协同效应,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软件与数据服务:这是公司重点发展的新兴业务,包括汽车诊断软件、远程诊断服务和数据更新等。2025年上半年,客户购买软件的金额达到1.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公司软件收入确认方式采用递延处理,更加符合软件行业的特性,体现了业务模式的成熟化。基于AI技术的用户行为分析和智能定价策略提升了软件服务的付费比例和盈利能力。
元征科技的市场结构已实现从国内为主向全球化布局的转型:
海外市场:成为公司最重要的收入来源,2025年上半年海外业务(包括海外电商)收入达7.46亿元,占总收入76%。公司海外经销商网络覆盖45个国家和地区的65家经销商,建立了完善的渠道体系。海外市场设备出货5.2万台,同比增长17%,增长动力强劲。
电商渠道:2025年上半年出货7.6万台,同比增长30%,是增长最快的销售渠道。公司积极发展电商业务,适应数字化销售趋势,通过线上平台直接触达全球终端用户,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销售效率。
国内市场:2025年上半年设备出货4万台,与去年同期持平,增长略显乏力。国内市场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公司采取差异化策略,一方面巩固一二线城市高端市场,另一方面通过性价比产品拓展下沉市场。
元征科技的产品结构正在发生重要变化,主要体现在:
软件与服务占比提升:软件业务快速增长(金额增长28%),占总收入比例估计已达10%以上,成为公司重要的增长点和利润来源。
胎压传感器爆发增长:作为消耗类产品,胎压传感器上半年出货63万台,同比增长87%,预计全年破百万台。这类产品具有持续消耗特性,能够带来稳定的重复收入,估计已占总收入近20%。
诊断设备稳定增长:核心的诊断设备业务保持16%的出货量增长,估计仍占总收入60%以上,是公司当前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DIY产品战略性收缩:公司主动减少DIY产品出货量,从24.8万台降至23.1万台,旨在优化资源分配,聚焦于更高价值的产品线。
这种产品结构变化反映了公司从硬件销售向"硬件+软件+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转型的战略方向,有利于提高客户粘性、增加重复性收入来源,并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截至2025年8月25日,元征科技(02488.HK)的估值水平处于汽车服务行业中等位置,但考虑到公司较高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当前估值仍具有一定吸引力。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公司估值进行分析:
根据最新财务数据和市场行情:
股价:11.56港元(2025年5月8日收盘价)
总股本:约1.64亿股(根据港股市值17.83亿港元推算)
港股市值:17.83亿港元
每股收益(TTM):0.88元(根据2024年全年EPS0.469元×2估算)
市盈率(TTM):11.71倍
市净率:未详细披露(根据行业平均估计约1.5-2.0倍)
公司计划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31元,按当前股价计算,股息收益率约为2.7%,提供了不错的现金回报。
与同业公司相比,元征科技的估值水平如下:
表:元征科技与同业公司估值对比(截至2025年8月)
从对比可以看出,元征科技11.71倍的市盈率高于行业中值(8.35倍),但低于行业平均值(16.88倍)。考虑到公司28%的净利润增速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以及公司在汽车诊断领域的龙头地位和技术优势,当前估值水平应当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甚至低估可能。
采用PEG指标(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评估公司成长性:
市盈率(TTM):11.71倍
净利润增长率:28%
PEG = 11.71 / 28 = 0.42
通常认为PEG低于1表示股票可能被低估,元征科技0.42的PEG指标表明其估值水平与成长性相比具有明显吸引力。这一指标支持公司股价仍有上行空间的判断,尤其是如果公司能够维持当前的增长势头。
影响元征科技估值的关键因素包括:
增长可持续性:市场关注公司高增长能否持续,特别是海外业务扩张和软件业务增长的动力是否充足。
盈利能力提升:净利率提升3个百分点至20%,市场需要观察这种盈利改善是短期现象还是长期趋势。
AI技术赋能效果:公司对AI技术的投入能否持续提升产品差异化和盈利能力,将影响估值水平。
行业政策环境:汽车后市场政策支持力度以及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将对公司估值产生重要影响。
汇率波动影响:公司海外收入占比高,汇率波动对财务业绩影响较大,上半年约1000万的汇兑收益体现了这种敏感性。
总体而言,元征科技当前估值水平合理偏低,与公司28%的净利润增速和行业龙头地位相比,具有一定的投资吸引力。如果公司能够维持当前增长态势,估值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元征科技在汽车诊断设备领域面临多家竞争对手的挑战,其中最为直接和强大的竞争对手是道通科技(国内上市代码:688208)。以下从多个维度对两家公司进行对比分析:
根据公开信息,道通科技在北美市场出货量市占率已成为第一,超越元征科技。从业务布局来看,两家公司均以汽车诊断业务为核心,但战略重心有所不同:
道通科技:主打高端市场,在一二线城市布局,产品凭借覆盖车型广泛、更新频率快以及更具价格优势等核心卖点,在客户满意度方面领先。竞争对手主要为海外的博世、实耐宝等国际品牌。
元征科技:采取差异化策略,主打性价比产品,同时在海外市场表现强劲,海外收入占比高达76%。公司产品线更为多元化,包括诊断设备、维修养护设备和软件服务等。
根据2025年上半年财报数据:
元征科技: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9.82亿元,同比增长10%(原口径);净利润1.96亿元,同比增长28%;毛利率未详细披露。
道通科技:2025年上半年营收23.45亿元,同比增长27.35%;归母净利润4.80亿元,同比增长24.29%;毛利率水平未详细披露。
从数据看,道通科技在营收规模上显著高于元征科技,但元征科技在净利润增速上略胜一筹,体现出更强的盈利改善能力。
两家公司均高度重视技术研发:
元征科技:在中国、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和拉美地区均建立了研发队伍,拥有数百项专利技术。2025年重点投资人工智能驱动的诊断技术、远程服务平台。
道通科技:同样注重研发投入,产品以更新频率快、车型覆盖广泛为特点,在客户满意度方面领先。
在AI技术应用方面,元征科技似乎更为积极,已基于AI技术实施智能定价策略,并有效提升了客户付费比例。
汽车诊断设备行业的竞争格局呈现以下特点:
高端市场:由博世、实耐宝等国际品牌主导,道通科技正在这一市场与他们直接竞争。
中端市场:元征科技和道通科技是主要竞争者,但采取不同策略——道通科技侧重一二线城市,元征科技主打性价比并深耕海外市场。
差异化竞争:元征科技产品线更为多元,包括诊断设备、举升机、拆胎机、平衡机等,而道通科技更专注于诊断业务。
总体来看,道通科技在营收规模和市场地位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元征科技在盈利增长速度和全球化布局方面表现更佳,两家公司各有优势,在不同细分市场开展竞争。
基于对元征科技2025年中期财报的全面分析,我们对该股给出**"谨慎乐观"的评级**,具体建议如下:
短期评级:持有。公司当前估值11.71倍PE,低于行业平均16.88倍,考虑到28%的净利润增速,估值具有一定吸引力。但需要关注财报后股价已部分反映业绩利好因素。
中长期评级:增持。公司AI技术赋能、海外市场拓展和产品结构优化战略清晰,成效显著,有望支撑中长期增长。胎压传感器业务爆发式增长(+87%)和软件业务快速发展(+28%)将成为重要增长引擎。
目标价:基于2025年预期每股收益0.94元(同比增长30%),给予15倍PE,对应目标价14.1港元,较当前股价(11.56港元)有22%上行空间。
建议操作策略:已持有者可继续持有,未持有者可在股价回调时分批建仓。重点关注公司2025年下半年胎压传感器出货量是否达到百万台目标,以及软件业务增长能否持续。
投资者在关注元征科技投资机会的同时,需要注意以下风险因素:
海外市场风险:公司海外收入占比高达76%,容易受到国际贸易政策变化、汇率波动、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虽然上半年有约1000万汇兑收益,但汇率波动也可能带来损失。
技术迭代风险:汽车技术快速发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普及可能改变诊断检测需求。公司需要持续投入研发以保持技术领先,否则可能被竞争对手超越。
竞争加剧风险:道通科技在北美市场出货量已居第一,国际品牌博世、实耐宝等也在加强市场拓展,行业竞争可能进一步加剧,影响公司毛利率水平。
会计政策复杂性:公司软件收入确认方式采用递延处理,2025年上半年产生3400万差额,这种会计复杂性可能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真实业务表现的理解。
国内市场增长乏力:2025年上半年国内市场设备出货量仅4万台,与去年同期持平,缺乏增长动力,过度依赖海外市场可能增加经营风险。
估值争议风险:虽然公司PEG指标显示低估,但港股市场对中小型科技公司通常给予较低估值,估值提升可能需要时间。
投资者应密切关注以下指标,以评估元征科技的投资价值变化:
月度/季度:设备出货量(特别是胎压传感器)、海外市场增长情况、软件销售金额
半年度/年度:营收增长率、净利润率、毛利率、区域收入结构、研发投入占比
战略进展:AI技术应用成果、新产品推出市场反应、海外经销商网络扩展
通过这些指标的跟踪,可以及时了解公司经营状况变化,调整投资策略。
元征科技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增长,海外业务创新高. (2025年08月05日). 网页链接
元征科技(02488.HK)5月8日收盘上涨11.8%,成交4293.12万港元. (2025年05月08日). https:// 网页链接{网页链接 }
港股异动 | 元征科技盘中涨超12% 公司聚焦AI智能化发展 商务部支持发展汽车后市场. (2025年05月08日). 网页链接
元征科技(02488.HK)4月24日斥资337.02万港元回购31.45万股. (2025年04月24日). 网页链接
元征科技25年中期业绩公告交流会. (2025年08月06日). 网页链接
巴兰仕:招股说明书(注册稿). (2025年08月05日). 网页链接
注:本报告所依据的信息来源于公开资料,我们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报告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应根据自身判断做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