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华于2025年8月29日发布了上半年财务报告。报告显示,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81.09亿元,同比减少18.34%;实现归母净利润246.41亿元,同比减少12.03%。分季度看,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5.24亿元,同比下降15.36%,环比下降1.52%;归母净利润126.92亿元,同比下降5.62%,但环比增长6.22%,显示出业绩改善趋势。
从市场预期来看,高盛此前发布研报预计中国神华上半年净利润为267.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跌15%。实际业绩略低于高盛预期,但大致符合市场普遍预期。业绩下滑主要受到煤炭市场供需形势影响,导致煤炭销售量价齐跌,以及电力业务售电量和电价下降。若剔除一次性项目,公司经常性净利润为266.8亿元,同比下跌15%。
表:中国神华2025年上半年主要财务指标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尽管业绩出现下滑,但中国神华的盈利能力指标反而提升,毛利率同比增长8.93个百分点至35.7%,净利率同比增长9.51个百分点至21.45%。这一反常现象主要是因为公司在营收下滑的同时,实施了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使得营业成本下降幅度(-21.89%)大于营业收入下降幅度(-18.34%)。
中国神华于2025年8月29日(周四)盘后发布半年报,第一个完整交易日为9月1日(周一)。从股价表现来看,市场对这份业绩报告反应总体积极。9月1日,中国神华A股股价上涨2.00%,报收38.22元/股,成交额5.56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5389.72万元。次日(9月2日),股价继续上涨0.69%,报收38.16元/股,成交额16.18亿元,总市值达到7581.83亿元。
尽管近期股价有所上涨,但从资金流向看,近3日主力资金净流出6.58亿元,近5日净流出9.21亿元,近10日净流出11.08亿元,近20日净流出17.97亿元,表明主力资金整体仍呈减仓态势。这一方面反映了市场对煤炭行业长期前景的担忧,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投资者针对股价反弹进行的获利了结。
市场对中国神华的态度呈现出分化特征:短期看好公司成本控制能力和高分红特性,但长期对煤炭行业需求增长持谨慎态度。高盛在财报发布后维持"中性"评级,但将H股目标价由29港元升至32港元,A股目标价由31元人民币升至34元人民币,表明分析师对公司估值认可度有所提升。
从技术面看,该股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33.89元,目前股价靠近支撑位37.54元。股价在支撑位处的反弹表明市场中有一定的买盘支撑,但若跌破支撑位则可能会开启一波下跌行情。
煤炭业务是中国神华最核心的业务板块,2025年上半年贡献了64.56%的收入。上半年公司商品煤产量达到1.65亿吨,同比减少1.66%;商品煤销量为2.05亿吨,同比减少10.91%。其中,自产煤销量为1.62亿吨,同比减少3.40%;外购煤销量为4300万吨,同比大幅减少31.09%,反映出公司对外购煤业务的策略调整。
从价格方面看,2025年上半年公司自产煤单位售价为478.28元/吨,同比下降9.30%。这一价格下降幅度相对较小,主要得益于公司长协煤占比高(87%)的销售结构,有效平滑了煤炭价格波动。成本方面,自产煤单位销售成本为286.49元/吨,同比下降7.31%;自产煤单位生产成本为177.7元/吨,同比下降7.7%,显示出公司卓越的成本控制能力。
从季度数据看,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商品煤产量82.9百万吨,环比增加0.48%;商品煤销量105.6百万吨,环比增加6.34%。自产煤单位售价472.48元/吨,环比下降2.47%;自产煤单位成本280.28元/吨,环比下降4.37%。值得注意的是,二季度自产煤吨煤毛利192.21元/吨,环比增加0.45%,表明公司煤炭业务盈利能力在环比改善。
电力业务是中国神华第二大业务板块,2025年上半年贡献了25.96%的收入。上半年公司总发电量为988亿千瓦时,同比减少7.38%;总售电量为929亿千瓦时,同比减少7.32%。售电价格为386元/兆瓦时,同比下降4.2%。
尽管发电量和电价均下降,但公司电力业务毛利率反而改善,同比提升0.40个百分点至16.1%。这主要得益于燃煤采购成本下降,公司平均售电成本为346.9元/兆瓦时,同比下降4.1%。从季度数据看,2025年第二季度电力分部毛利率为16.87%,环比提升1.47个百分点,显示出持续改善趋势。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控制并运营的发电机组装机容量47632兆瓦,相比一季度末增加127MW,表明公司仍在稳步扩张电力业务。
中国神华的运输业务包括铁路、港口和航运三个部分,2025年上半年合计贡献约8.37%的收入。铁路业务方面,自有铁路运输周转量152.8十亿吨公里,同比下降5.33%。但单位运输收入同比增加0.88%,单位运输成本同比下降3.72%,铁路分部毛利率达到40.3%,同比提升2.80个百分点。
港口业务方面,黄骅港装船量107.6百万吨,同比下降2.18%;天津煤码头装船量21.8百万吨,同比下降0.46%。港口分部毛利率47.2%,同比提升3.00个百分点。航运业务方面,航运货运量49.9百万吨,同比下降23.82%;航运周转量52.5十亿吨海里,同比下降30.00%。航运分部毛利率10.7%,同比提升0.90个百分点。
运输业务虽然量能下降,但盈利能力普遍提升,主要得益于修理费用下降带来的成本降低。
煤化工业务规模相对较小,2025年上半年贡献1.50%的收入。上半年聚烯烃合计销量354.6千吨,同比增长23.38%。煤化工分部毛利率为7.3%,同比提升0.40个百分点。从季度数据看,2025年第二季度聚烯烃销量179.4千吨,环比增加2.40%,但分部毛利率环比下降1.27个百分点至6.63%,表明煤化工业务面临一定的成本压力。
表:中国神华2025年上半年分业务经营情况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2025年上半年,中国神华的盈利能力指标呈现出改善趋势。毛利率达到35.7%,同比增长8.93个百分点;净利率达到21.45%,同比增长9.51个百分点。这种改善主要来源于公司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使得营业成本下降幅度(-21.89%)大于营业收入下降幅度(-18.34%)。
从ROE(净资产收益率)来看,2025年上半年公司加权平均ROE为6.00%,同比下降1.04个百分点。ROE下降主要是因为净利润规模收缩,但考虑到公司净资产基数较大,6%的ROE水平在行业内仍属稳健。
与往年对比,中国神华的盈利能力虽然有所波动,但长期保持相对稳定。公司通过"煤电化运"一体化布局,有效平滑了煤炭价格波动对整体盈利能力的影响。特别是煤电协同效应显著,当煤炭价格下跌时,电力业务盈利能力提升,部分抵消煤炭业务利润下滑;当煤炭价格上涨时,煤炭业务利润增加,而电力业务成本虽上升但可通过电价传导部分成本压力。
2025年上半年,中国神华展现了卓越的成本控制能力。煤炭业务方面,自产煤单位生产成本为177.7元/吨,同比下降14.9元/吨(-7.7%)。其中,原材料、燃料及动力成本下降2.9元/吨,人工成本下降2.9元/吨,修理费下降1.2元/吨,其他成本下降9.1元/吨。其他成本降幅较大主要系安全生产费、维简费等减少所致。
分季度看,2025年第二季度自产煤单位成本为161元/吨,环比大幅下降35元/吨,表明公司成本控制能力进一步强化。电力业务方面,平均售电成本为346.9元/兆瓦时,同比下降4.1%,主要受益于燃煤采购价格下降。运输业务方面,铁路单位运输成本83.74元/千吨公里,同比下降3.72%,主要得益于修理费用下降。
公司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技术创新实现了显著的成本节约。例如,铁路AI调度系统降低中转损耗15%,港口无人装卸提升效率20%,这些数字化措施不仅降低了成本,也提高了运营效率。
中国神华一直以稳定的现金流和高分红政策著称。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933.48亿元,2025年上半年尽管业绩下滑,但货币资金仍同比增长12.33%,原因系报告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
分红方面,公司拟派发2025年中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98元(含税),共派发股息194.71亿元,分红比例高达79.02%。以9月1日收盘价计算,A股股息率达2.62%。近三年,公司累计派现1404.70亿元,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4609.99亿元,体现了公司对股东回报的重视。
公司财务状况稳健,2025年上半年资产负债率为31.12%,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稳健的财务结构和充沛的现金流为公司高分红政策提供了坚实基础,也是公司防御价值的重要体现。
表:中国神华近期分红情况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中国神华在2025年上半年实施了严格的成本控制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煤炭生产方面,通过优化采掘方案、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推进智能化建设,自产煤单位生产成本降至177.7元/吨,同比下降7.7%。公司还减少了安全生产费、维简费等支出,其他成本同比下降9.1元/吨(-12.1%)。
在电力业务方面,公司利用自身煤炭资源优势,降低燃煤采购成本。2025年上半年平均售电成本为346.9元/兆瓦时,同比下降4.1%。运输业务方面,通过优化检修计划和提高运营效率,铁路单位运输成本同比下降3.72%。
公司还积极推进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提升运营效率。例如,铁路AI调度系统降低中转损耗15%,港口无人装卸提升效率20%。这些技术创新不仅降低了成本,也提高了公司的长期竞争力。
2025年8月15日,中国神华发布公告称,拟以发行股份(定价30.38元/股)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控股股东国家能源集团持有的13项资产。标的资产覆盖煤炭、坑口煤电、煤化工及物流板块,大幅提高公司资源储备规模与核心业务产能。
截至2024年底,标的资产合计总资产为2,583.62亿元,合计归母净资产为938.88亿元。2024年度,标的资产合计实现营业收入为1259.96亿元,合计扣非归母净利润为80.05亿元。这一资产注入将进一步优化公司全产业链布局,有利于公司降低交易成本、优化产能匹配,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此次资产注入是响应国家能源集团资源整合战略的重要举措,将进一步加强中国神华在煤炭、电力、运输和煤化工领域的协同效应,巩固公司一体化运营优势。
中国神华一直以高分红政策著称市场。2025年上半年,公司拟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98元(含税),分红比例高达79.02%。这延续了公司一贯的高分红传统,近三年累计派现1404.70亿元,分红比例连续多年保持在70%以上。
高盛研报指出,公司稳健的现金流生成和资产负债表持续增强,将支撑神华70%的股息支付率,意味着A/H股收益率为4.9%-5.6%。高分红政策体现了公司对股东回报的重视,也反映了公司业务模式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能力。
在央企市值管理考核加强的背景下,中国神华作为能源央企龙头,有望继续保持高分红政策,这为公司股价提供了防御属性和稳定回报。
中国神华的核心业务是煤炭、电力的生产和销售,铁路、港口和船舶运输,煤制烯烃等业务。公司构建了"煤电路港航化"纵向一体化经营模式,这一独特商业模式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从收入结构来看,2025年上半年煤炭业务收入占比64.56%,发电收入占比25.96%,运输收入占比3.87%,煤化工收入占比1.50%,其他(补充)收入占比4.12%。与往年相比,煤炭业务收入占比有所下降,电力和其他业务占比提升,表明公司业务结构多元化程度提高。
煤炭业务方面,公司资源储备丰富,截至2024年,煤炭资源储量合计344亿吨,可采储量151亿吨。2024年公司煤炭产量3.27亿吨,自产煤销量3.3亿吨,处行业首位。公司长协煤(月度+年度)比例超87%,有效平滑煤炭价格波动,降低经营风险。
电力业务方面,公司围绕煤矿、铁路、航运区域布局,超70%自供煤比例有效降低耗煤成本。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控制并运营的发电机组装机容量47632兆瓦,相比一季度末增加127MW,表明公司仍在稳步扩张电力业务。
运输业务方面,公司自有铁路2408公里+黄骅港2.7亿吨吞吐量,构建"西煤东运"主动脉。铁路运输成本仅0.08元/吨公里,低于行业平均的0.12元/吨,体现出明显的成本优势。
煤化工业务方面,主要为包头煤化工的煤制烯烃一期项目,主要产品包括聚乙烯(生产能力约30万吨/年)、聚丙烯(生产能力约30万吨/年)及少量副产品。2025年上半年聚烯烃合计销量354.6千吨,同比增长23.38%,表现出较好的增长势头。
截至2025年9月2日收盘,中国神华A股股价报收38.16元,总市值7581.83亿元。基于2025年上半年业绩,公司动态市盈率为15.38倍。静态市盈率方面,根据2024年全年净利润计算为12.92倍,滚动市盈率为13.71倍。市净率为1.89倍。
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中国神华的估值水平处于合理区间。公司独特的"煤电化运"一体化商业模式赋予了其较强的盈利稳定性和防御属性,理应享受一定的估值溢价。高盛在研报中将中国神华A股目标价由31元人民币升至34元人民币,但仍低于当前股价,表明分析师对公司的估值提升持谨慎态度。
从股息率角度看,按2025年中期分红0.98元/股计算,A股股息率为2.62%。如果下半年维持相似分红比例,全年股息率有望超过5%,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具有显著吸引力。
基于多家机构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4/521/551亿元,同比-16%/+6%/+6%;EPS分别为2.48/2.62/2.77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15.08/14.29/13.51倍。这一估值水平低于行业平均,考虑到公司的行业龙头地位和一体化优势,估值具有安全边际。
表:中国神华估值指标与行业对比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及行业数据
中国神华最大的竞争对手是陕西煤业。两家公司虽然同属煤炭行业龙头,但在业务模式、资源禀赋和战略方向上存在显著差异。
中国神华采用一体化多元化战略,业务覆盖煤炭、电力、运输和煤化工等领域,煤炭收入占比64.56%。而陕西煤业则更加专注于煤炭业务,97%收入依赖煤炭,体现出更加集中的业务结构。
陕西煤业的优势在于资源禀赋优异,吨煤成本仅130元,为行业最低水平,毛利率长期保持在35%以上。中国神华吨煤成本为197.1元/吨,行业第二低,虽高于陕西煤业,但仍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在销售结构上,中国神华长协煤占比87.3%(2024年),锁定了90%营收稳定性。陕西煤业市场煤占比40%(神华仅15%),因此其业绩对煤价波动更加敏感,弹性更大。
从财务指标看,2024年中国神华净利润544亿元(煤炭业务),ROE稳定在14%-15%。陕西煤业2024年净利润313亿元,ROE高达24.3%(行业最高),但波动性也更大。
在现金流方面,中国神华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933.48亿元,负债率仅23.4%,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陕西煤业现金流/净利润比值为0.8,低于中国神华的1.2,表明其盈利质量相对较低。
从抗风险能力看,中国神华因业务多元化程度高,盈利稳定性更强。测算显示,煤价变动±10%,陕西煤业净利润波动±20-25%,而中国神华仅波动±5-8%,体现出明显的防御优势。
在未来战略方向上,中国神华定位为能源综合服务商,积极布局清洁能源,2025年目标40GW风光装机(当前10GW),并推进煤制氢CCUS项目年捕集CO₂ 200万吨。公司还积极推进全产业链数字化,铁路AI调度系统降低中转损耗15%,港口无人装卸提升效率20%。
陕西煤业则更加聚焦于成本领先战略,智能化产能占比95%,资源回采率85%(行业平均70%)。公司也尝试突破业务单一性风险,收购陕煤电力集团(156.95亿元),目标煤电利润占比提升至30%。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中国神华因政策契合度高(国家能源保供主力)、现金流支撑转型投入、国际化项目规避地缘风险,被给予70%胜率;陕西煤业需实现"成本优势+煤电协同+氢能突破"三重跃迁,否则难逃周期束缚,胜率仅30%。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基于以上全面分析,对中国神华给出以下投资建议:
短期来看:公司成本控制成效显著,二季度业绩已呈现环比改善趋势。高分红政策(中期分红比例79%)提供稳定股息回报,当前估值合理,具有防御价值。建议关注资产注入进展,这可能进一步提升公司资源储备和产业链协同效应。
长期来看:公司"煤电化运"一体化商业模式具备强劲的抗风险能力和盈利稳定性。在能源转型背景下,公司积极布局清洁能源和数字化技术,有望实现传统能源企业的转型升级。公司现金流充沛,财务稳健,高分红政策有望持续。
目标价格:参考高盛给出的34元人民币目标价,并结合公司业绩改善趋势和行业估值水平,给予中国神华A股6-12个月目标价36-38元,对应2025年约15倍市盈率。
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的行业龙头地位、一体化优势、高分红特性和稳健财务状况,给予中国神华"增持"评级。
投资者在关注中国神华投资价值的同时,也需要警惕以下风险:
行业风险:经济需求不及预期可能导致煤炭价格进一步下跌;政策调控力度超预期(如环保政策收紧)可能增加公司合规成本;煤炭进口超预期可能加剧国内市场竞争。
公司特定风险:安全生产事故风险始终是煤炭企业面临的重大威胁;资产收购进度不及预期可能影响公司增长计划;公司管理及运营风险需要持续关注。
市场风险:市场电价不及预期可能影响电力业务盈利能力;宏观经济波动可能影响公司各业务板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