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咖啡刚冒出泡,手机却在口袋里“隐身”工作:与基站握手、在Wi-Fi与蜂窝间切换、给耳机和手表稳稳供电、在背夹上“贴一贴”就开始无线充电。我们以为这些都是软件的魔法,实际上,都是一根根“看不见”的天线、连接器和屏蔽器件在嘈杂的电磁世界里维持秩序。信维通信的生意,就藏在这些“看不见”的零件里。
它到底做什么?官方的简介很直白:从天线与模组、无线充电、EMI/EMC器件,到高精密连接器、被动器件与声学等。通俗点说,凡是“让信号来得稳、走得快、不串台”的关键零件,信维基本都做;而且不只做手机,还把触角伸到物联网、智能家居、商业卫星通信、智能汽车等场景。公司形成了“材料→零部件→模组”的一站式研发与制造闭环,并在全球建了11个研发中心、5个主要生产基地,员工1.36万人。
这个“闭环”近年进一步上了“台阶”——公司自研的LCP(液晶高分子)薄膜与高频FCCL通过了美国UL认证,并已进入“北美大客户”供应链:先从手表切入,进而拓展到手机等产品。这背后的商业含义是:材料端自给与高频高速链路两头同时打通,议价力和毛利的天花板都会更高。
财务体检,从“恢复期”走向“质量增长”
2024年,信维通信实现营业收入87.44亿元、归母净利润6.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85%与26.89%;经营性现金流10.76亿元;到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37.03亿元(同比-1.15%)、归母净利润1.62亿元(同比-20.18%),但二季度单季收入19.60亿元、归母净利0.84亿元,分别同比+3.82%与+65.12%,环比回升明确。把时间轴再拉长:2022年净利6.49亿元→2023年5.21亿元(行业低谷)→2024年6.62亿元(修复),公司完成了“波动中的修复”。
读财报时更要看“质感”。公司披露:天线、无线充电、精密结构件维持优势份额,高精密连接器、LCP模组/毫米波天线、UWB、汽车互联、缝隙波导天线、被动元件等正在放量,“四新”(新行业/客户/技术/产品)成为第二增长曲线的骨架。2024年6月,信维凭移动终端天线的份额与技术积累,获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称号,等于在“护城河”上盖了章。
金豆每日会在蛐蛐TA小栈分享小故事儿,再继续聊~
.....................................................................................................
金豆蛐蛐TA小栈
小区咖啡馆越打折越忙,老板却没钱。思考这样一个公式“单位经济”:单杯毛利-(获客成本/复购)-时间与设备占用。
答案指向“速度”:菜单杂,出杯慢;库存压货,周转慢;只现结,回款慢。客流不是问题,现金流才是。
砍SKU、畅销品做“配方升级”小加价、卖会员预付券(形成负营运资本)、高峰设快线。很快,不打折也盈利,现金循环从18天缩到7天。底层哲理:利润=定价权×周转-运营负担。每天盯三件事——单位毛利、回款天数、预收/应付之比。增长的本质,是让钱更快回来、风险更慢出去。
商业这点事儿,聊聊就懂了。每日20:30更新商业案例。
.....................................................................................................
行业温度计,手机不再“躺赢”,连接却更“挑剔”
行业大盘决定“顺风还是逆风”。智能手机在经历两年下滑后于2024年恢复增长,多家机构给出的结果略有差异,但方向一致:出货回到增长。进入2025年二季度,全球出货微增或小幅下滑,分机构口径不同;但一个共识清晰——高端化与AI化拉动了对更多、更复杂射频路径与天线设计的需求。
两条“结构性动因”尤为关键:
无线充电的Qi2时代,WPC在2025年正式推出Qi2 25W(v2.2.1),安卓阵营的接入意愿显著抬升;Qi2的磁吸对位+更高功率,提升了线圈/磁件/射频耦合件的复杂度,对上游模组与材料是实打实的品类升级。
UWB的“隐形扩张”,由手机与可穿戴带动,2024年UWB设备出货预计达5.31亿,并向汽车无感进入、物联网定位快速外溢。UWB是“超宽带脉冲”,对天线\连接器的精度与损耗要求更严。
再看市场:到2025年二季度,智能机出货同比-4%,但华为重回第一,结构性高端与卫星通信、5G-A、AI特性拉动高规格部件用量。这意味着“量未必大涨,质在抬升”,对“射频小件”的单位价值更友好。
汽车电子方面,车载智能天线是近年增速最快的子赛道之一:全球市场规模2024年约27.9亿美元,预计2030年59.4亿美元,2025-2030年CAGR~12%。车端的蜂窝/卫星/GNSS/Wi-Fi/BT/UWB/V2X“一体化”趋势,天然需要会“系统工程”的供应商。
信维的“方法论”,垂直整合+全球交付+多场景迁移
信维在薄膜、FCCL、模组上打通,从“材料学”端稳规格、从“工程化”端抬良率,减少价值被上游材料或下游封装截留;UL认证与进入北美大客户链的节奏,说明其在“卡脖子”的环节开始具备可复制的竞争力。
在越南(永福)建厂,在墨西哥(蒙特雷)布局,同时保留国内多基地与客户工程中心,做到“多地响应、就近交付”。这不是“搬厂”,而是客户在全球,产能在全球的对位。
从手机向卫星与汽车渗透,公司已给头部客户供货商业卫星通信产品(地面终端的连接器、天线、结构件乃至整机),并明确汽车为第二增长曲线:提供车载无线充电、车载天线、UWB智能钥匙、高频高速连接器等。卫星与汽车的共同点是——可靠性与法规严苛、生命周期长,一旦打入,就是“耐心的复利”。
发展历程里的“坎”
坎一:智能机周期的下行与2023年的利润回撤。2023年,全球智能机仍在低位徘徊,信维归母净利5.21亿元,较2022年回落;进入2024年,收入与利润同步修复,到2025年二季度单季利润同比大幅增长,显示产品结构与订单节奏改善。这不是靠“赌风口”,而是靠长期客户关系与新业务爬坡。
坎二:外界对“大客户依赖”的反复质疑。市场长期关心公司与“北美大客户”的合作稳定性。公司在公开互动中多次回应:合作紧密、在天线、EMI/EMC、无线充电、高精密连接器等都是核心供应商。另就LCP路径,公司也披露了进入大客户供应链的阶段性进展。对供应商而言,最好“证明”的不是口号,而是订单与认证。
拐点:让“第二增长曲线”有实物、有收入。2024年年报把“消费电子+卫星通信+智能汽车”写成了公司的多业务阶段,2025年互动再确认卫星通信已供货、规模扩张。车载侧则从天线、UWB钥匙到无线充电逐步完善。这意味着从“PPT验证”走向“规模化供应”的跨越。
.....................................................................................................
从“手机工匠”到“连接平台”的三步走
把“难件”做透。以LCP模组、毫米波天线、高速连接器为代表的高规格零部件,是当下最直接的“含金量”。既要通过材料与工艺打通良率,也要在北美大客户与安卓旗舰两侧实现份额提升。年度与半年度报告已经把产品族谱与新业务方向写清楚,观察指标是ASP与单机价值的变化。
在“卫星地面终端”站稳。商业卫星通信是长坡厚雪:对连接器/天线/结构件的可靠性与一致性要求极高,一旦成为核心供方,生命周期长、价格体系稳。公司已披露向大客户供货、业务规模扩大,下一步看客户层级与整机渗透。
如果把连接世界比作城市交通,芯片像引擎,软件像导航,而天线、连接器与屏蔽则是公路、立交与护栏。它们不显眼,却决定整个系统的效率与稳定。信维通信过去两年交出的答卷,体现的是一种“工程型成长”。
财务上,从2023的回撤到2024的修复,再到2025年二季度利润的同比改善,证明“结构优于规模”的策略开始奏效; 业务上,从材料→模组的垂直整合、从手机→卫星/汽车的场景迁移,叠加全球产能与研发网络,让它有机会把“零件生意”做成“平台能力”; 行业上,在Qi2、UWB、车载一体化天线等确定性赛道,需求虽不喧哗,却很硬。
判断也很朴素:这不是一门靠“故事流量”取胜的生意,而是一门靠材料学的深度、工程化的宽度、全球交付的速度来堆起来的生意。只要它持续在高规格零部件与长周期场景里拿到实单,利润曲线就会更平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