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可2025年中期业绩深度分析:增长和估值的错位!

用户头像
读财报话新股
 · 广东  

价格是你付出的,价值是你得到的——沃伦·巴菲特

布鲁可集团$布鲁可(00325)$ 2025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充满张力的成绩单:收入同比增长27.9%至13.38亿元人民币,净利润更是从去年同期的亏损2.55亿元逆转为盈利2.97亿元。

然而当我们深入分析这家中国拼搭玩具龙头的财务细节,会发现繁荣表象下隐藏着效率隐忧。

销售费用增速跑赢营收、存货周转放缓、应收账款堆积,这些信号值得投资者警惕。

一、增长引擎:真实但代价高昂

布鲁可的营收增长主要来自拼搭角色类玩具,该业务同比增长29.5%,贡献总收入的99%。

产品结构单一的特征十分明显,虽然公司拥有19个IP组合,但前四大IP产品就占总收入的83.1%,集中度风险突出。

海外扩张是最大亮点:海外销售额从1100万元暴增至1.11亿元,增长898.6%。

其中亚洲(不含中国)市场贡献5713万元,北美市场贡献4282万元。这种爆发式增长部分源于基数效应,但也反映公司国际化战略初见成效。

平价产品线(零售价9.9元)表现抢眼,贡献2.15亿元收入,销量达4860万盒。这验证了公司"好而不贵"的定位,但低价策略也为利润率埋下隐患。

二、费用失控:销售开支吞噬利润

销售及经销开支同比增长46.4%至1.77亿元,增速远超27.9%的营收增长。这直接导致销售费用率从11.5%攀升至13.2%。细分来看:

营销推广费用增加1430万元(+29.8%)

销售团队扩张导致雇员福利增加1800万元(+20.9%)

这种情况呼应了查理·芒格的观察:"当企业需要不断增加销售投入来维持增长时,往往意味着竞争壁垒不够坚固"。

尤其在玩具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布鲁可的市场推广支出可能陷入"军备竞赛"。

相较之下,研发投入显得更加理性:研发开支增长69.5%至1.29亿元,但占收入比仅从7.3%提升至9.6%。

公司拥有599人的研发团队(占员工总数67%),上半年新增273个SKU,获得24项海外专利。这种"研发驱动产品创新"的模式更符合巴菲特推崇的"经济护城河"理念。

三、运营效率:警报信号闪烁

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2.7%至1.26亿元,周转天数未披露但账龄结构恶化:3个月以上账款占比从1.3%升至4.1%。其中6-9个月账款增加近一倍,这在赊销周期1-3个月的行业标准下显得不寻常。

但积极的一面是现金储备雄厚:上市融资使现金及等价物达26.41亿元,其中15.8亿元为三月内定期存款。这为公司提供足够安全边际,符合霍华德·马克斯的"风险控制第一原则"。

四、战略抉择:短期阵痛与长期布局

公司对募集资金的使用体现战略定力:

模具研发投入4700万港元(计划进度17.5%)

IP矩阵建设投入4830万港元(计划进度13.5%)

市场推广投入4480万港元(计划进度12.5%)

这种"重研发轻营销"的资源配置与管理层"研发驱动产品创新"的表态一致。

特别是在模具开发方面,新增模具数量同比增长88%,这将直接提升产品精度和生产效率。

但治理缺陷值得关注:董事长朱伟松同时兼任CEO,违反港交所企业管治守则。

五、投资启示:观望

目前的估值跟增速是配不上的,估值的确高估了

投资者应重点关注三个指标变化:

1.销售费用率能否稳定在13%以内

2、海外收入占比能否突破15%

玩具市场仍在增长,但布鲁可能否持续获益,还需要更精细化的运营管理来证明。

$泡泡玛特(09992)$ $奥飞娱乐(SZ002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