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投交通科技(港股)
北京市国资委下属的港股上市公司
主要做轨道交通的信息系统
包括乘客信息服务 自动售票系统等
每年业绩都比较稳定
17亿的收入
1.7亿的净利润
净资产近30亿
股息率6%
海外业务是未来的增长点
公司已经累计覆盖过20个国家
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主
目前市值7.7亿
话说它就是A股的软件行业啊
要是在A股那岂不是至少100亿起步
建议赶紧港股退市回大A
城建设计(港股)
同样是北京国资委下属的港股上市公司
主要做城市轨交的设计 勘察及咨询业务
每年大概40亿左右的收入
还有一块工程承包业务
每年大概也是40亿左右的收入
合计80亿左右的收入
5亿左右的净利润
净资产近80亿
股息率8%
公司此前曾申请A股上市
但在2024年终止申请
公司目前的公众持股比例约为23%
低于港交所要求的25%
公司表示会采取措施增加公众股数量
目前市值18亿
建议也别再增加公众股数量了
直接宣布私有化
回大A
地铁设计(A股)
广州地铁全资子公司
业务跟上面的城建设计基本类似
每年近30亿的收入
5亿的净利润
市值61亿
估值差4倍
深城交(A股)
轨道交通咨询与智慧城市系统业务
2024年收入14亿左右
净利润1亿左右
市值170亿
最成功的国企改制案例之一
公司最早是深圳国土规划局的下属事业单位
主要负责交通规划研究工作
2008年改制为市场化的国有企业
主要业务是交通规划 勘察与咨询
2017年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引入高瓴 联想创投等机构
并开始向智慧城市及智慧交通领域转型
2021年公司在A股上市
成为首家国资控股的城市交通解决方案上市企业
A股的建筑咨询与服务行业
大概有近50家上市公司
基本都是与地产及基建的相关性极强
受地产下行周期的影响
大多业绩都受影响
只有少数及时转型
比如深城交
基本都踩在正确的行业拐点上了
也成为了国企市值管理的"典范"
2017年
是中国地产周期见顶的年份
公司转型做智慧城市业务
即从传统的靠人头的交建咨询服务
逐渐转向依靠技术的软件服务及解决方案
进入新的估值体系
即动辄近百倍P/E
2023年
低空经济被确定为国家战略
公司承接了全国首个低空智能基础设施建设
后续推出支持空地一体化管理的数字平台
2024年
人工智能开始爆发之际
公司又积极介入AI业务
包括交通自进化智能体 智能算力解决方案等
自2020年以来
公司收入虽然在增长
但净利润持续下滑
今年上半年甚至亏损
真是一顿操作猛于虎
业绩只剩二百五
但与之相反的是
公司市值自2021年以来
上涨了5倍
创历史新高
再次印证了
软件行业在A股真的是个太"好"的细分领域
强烈建议所有的上市公司都要有软件业务
没有就赶紧去收购一家
因为
AI改变世界
代码改变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