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港股18A医药板块普遍低迷,基本都是清一色的减持消息。但偏偏在这个背景下,加科思(01167.HK)反其道而行之,董事长和一致行动人斥资近1亿港元增持。而且注意,是在高位增持。这个动作本身比公司开多少场业绩会、讲多少未来规划都更有说服力。毕竟,嘴上说信心谁都会,但真金白银砸下去,这就是最直白的投票。
更有意思的是,公司早前公布过一个 1亿港元的回购计划,到目前为止只动用了200多万,执行力度非常保守。换句话说,公司还留着大头没动,未来一年大概率会持续在市场上回购,这对股价是个长期的托底逻辑。
再说王博(王印祥博士)的个人增持细节:他这次的增持均价在 8.7港元。我认为,这个价格就是加科思的估值底。原因很简单:王博不是我们这种散户,他不能搞短线,更不可能做“T”来博差价。他买了,就只能长期拿着。换句话说,他用自己的钱,把公司“值多少钱”这个事儿写在了市场上。
再结合基本面看,公司手里有三条最核心的逻辑:
短期:pan-KRAS一期数据已经看到多个PR,2026年出结果,2028年可能上市,这是百亿美元级别的潜在大单品;毕竟1/4癌症患者有kras突变,EGFR全球突变只有15%,KRAS肯定大于EGFR
中期:EGFR-KRAS G12D ADC,肠癌替代西妥昔,西妥昔销售峰值20亿美元
长期:iADC平台,STING载荷的全新免疫策略,定位是替代PD-1+化疗的组合疗法。K药去年250亿美元,peak sale预测310亿美元,iADC一年卖300亿美元的可能性很大。毕竟能PD-1只能解决30%的热肿瘤,iADC分的是剩下70%的蛋糕。
所以我的理解是,高管这次的增持,其实是在用行动告诉市场:加科思现在的估值明显被低估。结合回购计划和研发进展,未来几年如果这些项目跑出来,那这波买入会是非常有确定性的长期下注。
市场短期可能还会波动,但对我来说,高管增持=信号最强的基本面确认。这比任何路演上的口头表态都更让我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