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营收下滑近10%,净利润却逆势增长18.89%,这幅“失血又造血”的诡异图景背后,是一场关乎生死的战略换挡。
今天咱来扒一扒这家号称“参股沐曦+宇树机器人+央企”的国脉文化(600640)。它最近的表现,堪称A股市场一出精彩的“矛盾戏剧”——营收“失血”,利润却在“造血” 。
这像极了行为金融学中所说的:“人们面对收益和损失时的风险态度是不同的” 。国脉文化管理层正冒着巨大风险,进行一场“刮骨疗毒”式的转型。
1、财务表现,冰与火之歌
先看几组让人眼花缭乱的数据:2024年,国脉文化归母净利润1518.1万元,同比大增191.91%,扣非净利润也实现了扭亏为盈 。但同期的营业总收入却下降了10.32% 。
来到2025年第一季度,这种“拧巴”还在继续: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10.25%,而归母净利润却反而上升了9.89% 。
这种“增利不增收”的现象,并非市场需求疲软,而是公司主动“断腕”的结果——亲手砍掉一部分虽能贡献收入但利润微薄甚至亏损的业务 。
2、转型阵痛,现金流的严峻考验
然而,转型的代价是巨大的。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从去年同期的净流入1.48亿元,断崖式暴跌至净流出3.36亿元,失血超过4.8亿元 。
对于现金流的巨额流出,公司的解释是“根据清理企业款项专项工作要求,对数字权益、数智应用等业务款加快结算的影响” 。这背后,是历史包袱的集中清理和新业务的巨额投入。
同时,公司的销售费用同比增长了35.5%,为了推广AI驱动的新产品和新业务,公司正在疯狂“烧钱”换市场 。
3、AI重塑,一场豪赌的未来
国脉文化不惜牺牲短期收入,究竟在赌什么?答案清晰地指向了AI。
作为中国电信旗下的数字内容平台,国脉文化正将AI全面注入其五大业务板块(数字内容、数智应用、实体场景、数字权益、数字创意)。
在数字内容板块,公司正在构建一套从“采、制、播、观”全流程的AIGC体系,上半年已制作上线125集AI短剧,累计播放量突破3000万 。
天翼云游戏内置了对话式AI“翼宝”,实现了AI语音指令等功能;天翼会展深度应用AI导览、元宇宙展厅;天翼出行则整合了AI行程规划、AI旅拍等功能 。
这一系列动作推动其数字化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40%,成为公司新的增长叙事 。
4、股东博弈,管理层的信心与焦虑
面对剧烈的业务阵痛和财务压力,管理层用“真金白银”向市场传递信心:2024年度现金分红占归母净利润的比例从上一年的30.6%大幅提升至47%,远超常规水平 。
公司在5月份发布了股份回购方案,计划以自有资金5000万元至1亿元回购股份并注销 。
在公司现金流极度紧张的时刻,推出如此慷慨的分红和回购计划,其战略意图十分明显:稳住投资者 。
这既可以被解读为管理层对未来极度自信的表现,也可能被视为在核心经营数据恶化的情况下,一种安抚市场情绪、维持股价的防御性措施 。
5、估值与风险,投资者的两难选择
截至2025年9月25日,国脉文化的市盈率(TTM)高达637.72倍 。如此高的估值,意味着投资者对其未来的增长预期极高。
公司也提示了风险:当前市盈率显著高于中证传媒行业24.89倍及互联网行业29.94倍的静态市盈率水平,存在估值溢价风险 。
此外,公司应收账款体量较大,当期应收账款占最新年报归母净利润比达2174.07%,这也是一个需要警惕的信号 。
“羊群效应”在投资中常常显现 。面对国脉文化这样的标的,投资者更需要独立思考,判断其高估值背后是否有坚实的业务基础支撑。
国脉文化的这场转型,与其说是一份经营答卷,不如说是一份转型宣言 。
它揭示了一家背靠央企的数字文化公司,为拥抱AI时代,不惜以收入倒退、现金流承压为代价,进行了一场彻底的自我革命 。
牌局已开,赌注已下。对于投资者而言,未来需要紧盯三个关键指标:经营现金流能否由负转正;AI相关新业务的收入和毛利贡献能否快速起量;市场是否愿意为这份“未来的蓝图”持续买单 。
行为金融学告诉我们:“人们在决策时并不总是理性的” 。国脉文化的这场豪赌,是对企业战略定力的考验,也是对投资者洞察力的挑战。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学术探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自己的投资自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