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知止029
 · 北京  

$海吉亚医疗(06078)$ 海吉亚医疗(06078.HK)投资价值分析报告:目标价20港元的潜在增长路径
1 投资概要
海吉亚医疗作为中国领先的肿瘤医疗服务提供商,在当前市场低估阶段展现出显著的投资价值。本报告基于公司业务扩张、政策红利和技术壁垒等多维度分析,认为其股价具备在12个月内涨至20港元的潜力,较当前价格(约13.86港元)存在超过44%的上涨空间。
核心投资逻辑基于以下三点:首先,公司床位规模持续扩张,2025年规划床位达1.4万张,2026年突破2万张,无锡、常熟两家三级医院投产后预计贡献年收入增量超15亿元;其次,政策驱动下基层肿瘤医疗需求爆发,"千县工程"等政策为公司带来巨大市场机遇;最后,公司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当前市盈率(TTM)仅16.97倍,远低于港股医疗板块均值62.69倍及自身历史中枢25倍,存在显著修复空间。
海吉亚医疗关键投资指标概览
指标 当前值 目标值 变化幅度
股价(港元) 13.86 20.00 +44.3%
市盈率(TTM) 16.97倍 25.00倍 +47.3%
2025年预期净利润 6.97亿元 - -
目标市值 85.72亿港元 140亿港元 +63.3%
机构最高目标价 35.18港元
我们认为,海吉亚医疗正处于业绩拐点前夜,2025年下半年新医院爬坡及政策边际改善将成为股价催化剂。结合机构平均目标价19.48港元及公司基本面改善趋势,给予"买入"评级,建议投资者逢低布局。
2 公司概况与核心优势
海吉亚医疗是中国最大的肿瘤医疗集团,以"设备+服务+医生"的闭环业务模式在行业内构建了坚固的护城河。公司起步于2009年,通过收购伽玛星科技进入立体定向放疗设备领域,2011年正式切入民营医疗赛道。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16家以肿瘤科为核心的医院,其中4家为三级医院,12家为二级医院,分布在全国8个省的13个城市,总床位超过1.1万张。
2.1 肿瘤一站式服务模式
海吉亚医疗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肿瘤一站式综合诊疗服务能力。公司业务覆盖肿瘤诊断、放疗、手术、康复全链条,围绕肿瘤核心业务开展多学科医疗服务。这一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为患者提供完整解决方案,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增加客户黏性。2024年,公司肿瘤相关业务收入达19.63亿元,占总收入比例的44.15%,这一比例呈现持续提升趋势。
技术设备自主化是公司另一大优势。公司自主研发的伽马刀(HyGS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误差小于0.3毫米,治疗成本较进口设备低40%。截至2025年,已有30余家医院投入使用该设备。此外,公司计划2025年新增10台直线加速器,进一步巩固在放疗设备领域的领先地位。这种设备自研能力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还形成了技术壁垒,使公司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2.2 精准定位下沉市场
海吉亚医疗采取差异化区域布局,精准定位三四线等下沉市场。根据数据显示,中国75%的癌症新发病例集中于三线及以下城市,但这些地区放疗设备密度仅为美国的1/8,医疗资源供需严重失衡。公司60%的收入来自非一线城市,成功填补了基层肿瘤医疗服务的缺口。
这种"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使海吉亚有效避开了与一线城市公立超级大三甲的正面竞争,进入了蓝海市场。同时,在地方经济不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往往无力支持公立医院建设,海吉亚的进入受到了当地政府的欢迎,获得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运营便利。这种战略不仅降低了竞争强度,还使公司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扩张市场份额。
3 增长驱动力分析
海吉亚医疗未来的增长将由多重因素驱动,包括床位扩张、业务结构优化、政策红利以及运营效率提升。深入分析这些驱动力有助于评估公司业绩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3.1 床位扩张与网络下沉
规模化扩张是海吉亚医疗未来增长的核心引擎。公司通过"自建+并购"双轮驱动模式快速扩大网络覆盖,2025年规划床位达1.4万张,2026年突破2万张。无锡、常熟两家三级医院预计2025年投用,新增床位1800-2000张,贡献年收入增量超15亿元。尽管2025年上半年因新院爬坡导致收入同比下降16.5%至18.9亿元,但经营活动现金净额同比增长29.9%至4.4亿元,自由现金流激增1611.2%至2.1亿元,显示核心医院现金流健康。
公司展现出卓越的新医院高效爬坡能力,目标3-9个月内实现盈亏平衡,远低于行业平均的3年周期。2025年上半年床位使用率目标超60%,直接贡献收入增量。这种快速爬坡能力源于公司成熟的医院管理经验和品牌效应,使新医院能够更快实现盈利。轻资产下沉策略通过设备租赁+SAAS服务赋能县级公立医院,缩短回报周期至3年,加速覆盖基层市场。
表:海吉亚医疗2025-2026年床位扩张计划及预期贡献
项目 规划床位 预计投用时间 预期年收入贡献
无锡海吉亚医院 800-1000张 2025年 约7亿元
常熟海吉亚医院 800-1200张 2026年 约8亿元
现有医院二期扩建 500-1000张 2025-2026年 约5亿元
总计增量 2100-3200张 - 约15-20亿元
3.2 肿瘤业务结构优化与技术升级
海吉亚医疗正持续优化其肿瘤业务结构,向高端服务迈进。质子治疗中心(重庆项目2024年底启用)进入爬坡期,单疗程均价25万元,毛利率超45%,2025年上半年收入有望翻倍。公司计划将肿瘤收入占比从当前的44%提升至50%以上,进一步强化肿瘤专科特色。2024年三/四级手术量占比提高,手术收入同比增长21.2%,技术壁垒不断强化客单价竞争力。
技术赋能是公司提升效率的关键手段。公司AI辅助系统将放疗计划制定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40分钟,联合PET-CT可早期发现0.5厘米微小肿瘤,诊断准确率达98%。2025年AI系统覆盖医院增至12家,预计节省人力成本超2000万元。此外,公司自主研发的DRG系统使单病种成本降低15%,放疗靶区勾画效率提升6倍,在医保支付改革背景下具有显著优势。
3.3 政策红利与行业需求
政策利好为海吉亚医疗创造了有利发展环境。国家"千县工程"要求县级医院标配肿瘤科室,预计到2025年基层肿瘤筛查需求将释放超300亿元市场规模。公司通过并购+托管模式快速下沉,2024年新增10家县级医院合作,精准填补基层资源缺口。政策支持下,基层患者转诊率有望从当前15%提升至30%以上。
行业需求呈现刚性增长态势。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400万,且随着老龄化加剧,预计2035年60岁以上人口将达4亿,肿瘤发病率与年龄高度相关,将驱动肿瘤医疗需求长期增长。民营肿瘤医疗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达1092亿元(2018-2026年CAGR 19.8%),市场空间广阔。
4 财务分析与估值
4.1 财务表现评估
海吉亚医疗的财务表现呈现出短期承压、长期向好的特点。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4.95亿元,同比增长8.91%;归母净利润5.98亿元,同比下降12.4%。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19.90亿元,同比减少16.5%;净利润2.46亿元,同比减少36.2%。这种短期下滑主要源于新医院投入带来的折旧摊销增加、DRG支付改革的影响以及借款利息上升导致的财务成本增加。
尽管利润端承压,公司现金流状况保持健康。2025年上半年经营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29.9%至4.56亿元,自由现金流激增1611.2%至2.14亿元。调整后净现比(经营现金流/净利润)持续优化,显示公司盈利质量良好。同时,公司持续优化资本结构,总负债较2024年底减少2.11亿元,有息负债减少1.42亿元,资产负债率下降7.1个百分点。
毛利率方面,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29.9%,较2023年的31.6%有所下降,但仍高于行业平均的25%。随着技术型服务收入占比提升(2025年上半年提升2.3个百分点)以及AI等技术降本措施的推进,毛利率有望逐步回升。费用控制方面表现卓越,2024年销售费用率仅1.21%,处于行业低位,规模效应有望进一步降低单位成本。
4.2 估值分析与目标价论证
海吉亚医疗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截至2025年10月10日,公司市盈率(TTM)为16.97倍,市净率为1.14倍,显著低于港股医疗板块均值(62.69倍)及自身历史中枢(25倍)。市净率1.46倍处于历史分位点<5%,表明公司估值接近历史底部区域。
基于机构共识,13家机构对海吉亚医疗的平均目标价为19.48港元,最高目标价达35.18港元。中信证券等主要投行给予公司2025年20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20港元,较当前股价有超过44%的上涨空间。这一估值水平与公司增长前景基本匹配。
表:海吉亚医疗估值分析与国际对比
公司 市盈率(TTM) 市净率 营收增长率 净利润增长率
海吉亚医疗 16.97倍 1.14倍 8.91%(2024年) -12.4%(2024年)
港股医疗板块均值 62.69倍 - - -
美国HCA Healthcare 25倍 - - -
爱尔眼科 约30倍 - - -
估值修复催化剂可能来自以下几个方面:若2025年净利率回升至12%(对应净利润7.5亿元),PE修复至20倍将带来超50%涨幅;重庆质子中心患者量突破200例盈亏平衡点;民营医院税收优惠政策落地(如企业所得税减免至15%)。这些因素有望推动公司估值向国际同行看齐。
4.3 资金面与股东动向
资金面分析显示,南向资金持续增持海吉亚医疗,截至2025年9月8日持股比例达30.1%,显示长期资金看好其成长潜力。公司创始人朱义文近期增持166万股,约2300万港币,彰显管理层信心。2024年以来公司累计回购并注销1,302.52万股股份,涉及资金约2亿港元,对股价形成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海吉亚医疗做空比例较高,截至2025年9月做空头寸达5150万股,占比8.35%。考虑到公司股权结构中创始人及一致行动人占比46%,港股通占比30%,实际流通盘仅24%,做空头寸已占流通盘超三分之一。一旦正面催化剂触发,空头回补可能加速股价上涨。
5 风险提示
投资海吉亚医疗需关注以下风险因素:
- 新医院爬坡不及预期风险:公司未来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新医院的成功运营。若无锡、常熟等新医院患者爬坡速度慢于预期,可能影响短期盈利表现。通常新医院需要1-2年培育期,若在此期间收入增速未能如期回升,将拖累整体业绩。
- 政策变动风险:DRG/DIP医保支付改革虽长期利好标准化管理的头部机构,但短期可能对医院收入结构造成冲击。医保控费、医疗服务定价调整等政策变化可能压缩利润率,公司需持续优化成本结构以应对政策变化。
- 商誉减值风险:截至2024年末,公司商誉达37.24亿元,占总资产的34%。若并购医院业绩下滑,可能触发商誉减值,影响当期利润。公司需要平衡并购速度与质量,确保商誉风险可控。
- 竞争加剧风险:随着佰泽医疗等竞争对手上市,肿瘤医疗服务领域竞争可能加剧。公立医院肿瘤科升级也将增加市场竞争压力,公司需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以维持市场地位。
尽管存在上述风险,海吉亚医疗作为肿瘤医疗服务龙头,其基本面扎实,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且管理层通过增持和回购彰显信心。建议投资者关注公司季度业绩报告和新医院运营数据,把握投资时机。
6 投资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海吉亚医疗(06078.HK)作为中国肿瘤医疗服务领域的龙头企业,在当前估值低位具备显著投资价值。公司业务扩张路径清晰,技术壁垒坚固,政策环境有利,财务基本面健康。
目标价20港元对应2025年20倍市盈率,与公司增长前景匹配,较当前股价存在超过44%的上涨空间。建议投资者采取以下策略布局:
- 短期布局:关注2025年三季报中新医院收入贡献及政策落地节奏,逢低分批建仓。
- 中期持有:分享公司床位扩张与技术升级带来的成长红利,目标价位20港元。
- 长期配置:看好中国肿瘤医疗赛道长期发展,若净利率回升至15%以上,估值有望对标国际同行,市值存在翻倍空间。
风险控制方面,建议以商誉减值触发点(单院营收增速<10%)作为止损参考线。考虑到公司管理层增持、股份回购及南向资金持续流入等积极信号,下行风险可控,上行潜力显著,给予"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