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香港证监会(SFC)最新监管框架及 2025 年 9 月公开披露的牌照信息,以下为可合法开展虚拟资产业务的港股上市公司及其核心布局(截至 2025 年 9 月 11 日):
OSL 集团(00863.HK)
牌照资质:持有 SFC 第 1 类(证券交易)、第 4 类(就证券提供意见)、第 7 类(提供自动化交易服务)、第 9 类(资产管理)牌照及 AMLO 牌照,是香港首家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
业务范围:数字资产现货与衍生品交易(日交易量超 5 亿港元)、机构托管(托管资产超 50 亿港元)、ETF 托管(占据香港数字资产现货 ETF 市场 64% 份额)、企业级区块链解决方案。2025 年上半年营收 3.75 亿港元,净利润 5485 万港元,是港股首家盈利的数字资产公司。
战略动态:与新火科技(01611.HK)达成战略合作,推出亚太首支零售代币化基金,技术基建业务收入同比激增 415%。
新火科技(01611.HK,原火币科技)
牌照资质:子公司持有 SFC 第 4 类(就证券提供意见)、第 9 类(资产管理)牌照,管理 12 只虚拟资产基金。
业务范围:虚拟资产管理(在管规模超 1 亿美元)、信托及托管(MPC 自托管业务覆盖虚拟资产、法定货币)、加密货币场外交易(OTC)。2025 年上半年营收 34.56 亿港元(同比 + 427%),重点拓展日本合规交易所 BitTrade 的全球用户市场。
技术优势:自研「钱包即服务」(WaaS)基础设施,支持 Web3 开发者快速部署数字资产钱包。
牌照资质:旗下众安银行持有虚拟资产交易牌照及储值支付工具牌照,是香港首家持牌虚拟银行。
业务范围:稳定币发行与托管(与圆币科技、HashKey 合作推出港元稳定币)、Web3 机构客户服务(托管规模超 150 亿港元,服务超 200 家机构)。2025 年与 Visa 合作推出稳定币挂钩卡,探索跨境电商支付场景。
牌照资质:2025 年 9 月获批升级第 1 类(证券交易)牌照,可通过综合账户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同步申请第 4 类(就证券提供意见)、第 9 类(资产管理)牌照升级,拟覆盖虚拟资产咨询与资管业务。
业务范围:计划推出比特币、以太币等主流加密货币交易服务,探索 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及与万通保险的联合产品开发。2025 年上半年新造业务年度化保费(APE)达 22.22 亿港元,同比增长 107%,为虚拟资产布局提供现金流支持。
生态协同:与蚂蚁数科合作开发 Pharos 公链,推动物业资产代币化,首期计划将深圳酷派大厦(估值 14.97 亿港元)分割为小额数字资产。
牌照资质:香港首家获得虚拟资产「全牌照」的中资券商,覆盖交易执行、咨询服务、产品发行(含场外衍生品)。
业务范围:机构级虚拟资产交易(2025 年参与香港首批比特币现货 ETF 做市)、合规咨询服务。2025 年上半年收入 28.25 亿港元(同比 + 30%),税后利润 5.5 亿港元(同比 + 182%),虚拟资产相关收入占比达 15%。
战略定位:依托母公司资源,推动虚拟资产与股票市场的跨市场套利策略,服务高净值客户资产配置需求。
招银国际(03968.HK)
牌照资质:2025 年 7 月获批升级第 1 类(证券交易)牌照,成为香港首家持牌银行系券商。
业务范围:为机构投资者提供加密货币交易(支持 BTC、ETH、USDT)、衍生品对冲及 RWA 代币化服务。2025 年 8 月上线手机 APP 虚拟资产交易功能,首日交易量突破 8000 万港元。
协同效应:借助招商银行全球网络,打通传统金融与数字资产的资金通道,支持跨境稳定币结算。
牌照资质:通过子公司猎豹交易(PantherTrade)持有 VATP 牌照,可直接经营虚拟资产交易平台。
业务范围:支持比特币、以太币等 18 种加密货币现货交易(0 佣金),法币直接兑换(港元 / 美元)。2025 年 Q2 虚拟资产相关资产余额达 40 亿港元,同比增长 43%,带动营收 53.11 亿港元(同比 + 69.7%)。
技术特点:整合传统证券与虚拟资产交易于同一 APP,提供实时行情、深度分析工具。
哈富证券(东方财富旗下,未独立上市)
牌照资质:持有第 1 类(证券交易)、第 4 类(就证券提供意见)、第 7 类(提供自动化交易服务)、第 9 类(资产管理)牌照,可通过综合账户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
业务范围:面向零售投资者提供加密货币交易,2025 年上半年新增「有资产客户」46 万,其中中国香港、马来西亚贡献超半数。
业务布局:通过子公司京东币链科技参与香港金管局稳定币沙盒测试,计划发行锚定港元的稳定币,与 Polygon、Arbitrum 等公链合作实现跨链资产兑换。
应用场景:稳定币可降低跨境电商交易成本,未来或整合至京东支付体系,覆盖全球用户的法币 - 加密货币兑换需求。
业务创新:推出股币交易应用 VictoryX,用户可在同一平台交易股票与加密货币,成为香港首批比特币 / 以太坊现货 ETF 的参与证券商。
合作生态:与 HashKey Exchange、TokenPocket 达成深度合作,提供一站式数字资产投资服务,2024 年股价涨幅达 176%。
技术投入:募资 3323 万港元用于 Web3 技术研发,开发 DEX 聚合器与链上数据分析平台,引入 FPGA 硬件加速模块提升交易效率。
合规路径:通过收购澳大利亚 AUSTRAC 牌照实体,构建法币 - 加密资产合规通道。
投资策略:截至 2025 年 5 月持有比特币 3183 枚(平均成本 5.77 万美元 / 枚),以太币 15445 枚(平均成本 2756 美元 / 枚),通过加密货币交易实现 2025 年 Q1 净利润同比增长 1130%。
业务拓展:组建 Web3 团队开发区块链游戏,投资 RootData(Web3 资产数据平台)、AWAKENING VENTURES(加密货币风投基金)。
资产配置:持有比特币 93.85 枚(成本约 270 万美元),投资比特币 Layer2 扩容方案 Merlin Chain、跨链桥 XLink 等 Web3 项目。
技术融合: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游戏道具确权与虚拟资产交易,计划推出基于 NFT 的游戏内经济系统。
RWA 探索:启动深圳酷派大厦(估值 14.97 亿港元)与东莞松山湖科技生态园(估值 16.55 亿港元)的代币化可行性研究,计划通过区块链技术将物业权益分割为小额数字资产。
技术协同:依托 140 项区块链专利,开发「硬件 + 金融」闭环,未来手机可预装数字钱包管理 RWA 代币。
监管动态:
香港证监会要求虚拟资产平台严格执行「双牌照」制度(VATP+1/4/9 号牌照),未获牌平台需在过渡期内完成合规申请。
2025 年 8 月生效的《稳定币条例》要求稳定币发行方维持 100% 储备资产,并接受第三方审计,可能影响相关企业的资金效率。
市场波动:
虚拟资产价格波动剧烈,如博雅互动持有的比特币浮盈超 3000 万美元,但需警惕市场回调导致的减值风险。
技术迭代风险显著,Meta、Neuralink 等巨头加速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研发,可能分流数字疗法市场份额。
股东结构风险:
基石投资者减持压力:苏州策源(持股脑动极光 8.2%)锁定期已届满,可能存在减持压力。
创始团队稳定性:联合创始人向华东 2020 年退出,需关注核心技术团队稳定性。
短期(6-12 个月):
关注云锋金融(00376.HK)在虚拟资产合规化布局的关键进展:其一,2025 年 9 月刚获批升级第 1 类牌照,成为可直接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的持牌机构,其平台比特币、以太币等主流加密货币交易功能的落地进度值得跟踪;其二,与蚂蚁数科合作的 Pharos 公链 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项目推进情况,首期拟探索保险单据、不动产收益权等资产的链上转化,预计 2025 年底前完成首个试点项目上线。
跟踪火币科技(01611.HK)对日本交易所 BitTrade 的收购进展,若完成控股(持股 92.31%),将形成「交易所 + 资管 + 托管」全生态矩阵。
长期(1-3 年):
布局 RWA 赛道,酷派集团(02369.HK)若成功将物业资产代币化,市值存在翻倍空间(当前市值约 31.5 亿港元)。
关注 Web3 游戏领域,蓝港互动(08267.HK)与 HashKey Group 的合作若落地,可能成为新的增长极。
风险对冲:
优先选择现金流稳健、研发投入可控的企业,如 OSL 集团(现金储备可支撑 12 个月运营)。
分散配置不同业务类型的公司,避免单一赛道波动风险,如同时持有交易平台(OSL)、资管机构(火币科技)、技术服务商(加幂科技)。
综上,香港虚拟资产业务已形成「持牌交易平台 + 传统金融机构 + Web3 技术服务商」的多元生态,投资者需结合监管合规性、技术壁垒及市场预期综合评估标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