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第二阶段,核心点就是当下这10万亿发电量 ,6万亿火电。怎么退。
先看一个大数,火电装机15亿。
风光装机等于火电就是10亿。年均1500,小时就是2.25万亿。
简单算就是风光每增1倍火电装机,差不多对应,2万亿度电。
我在前面文里说了,中国地域广阔,有两个小时时差。
而光伏的发电特性是40%左右发电量集中在中午2小时,大部分发电量集中在中午4小时。简单算就是1500小时发电量,全年中午都满发,就是小700小时,80%+就是600 上下。
这个特性就决定了用户消纳和光伏技术发展就没关系。
技术怎么发展,还是中午发电量最大,这个也和火电调节能力没关。
你怎么调,中午的电想弄到晚上去就要储起来。
再看火电。
火电大致分三部分。
燃料,点火差,以及辅助服务费。容量电价是点火差一部分。
火电从能发尽发到能不发就不发这个转变,是双碳第二个核心点。
这个核心点的底层逻辑,就是火电厂收的点火差事实是全社会全部用电成本。
简单说就是,新能源能有就用新能源,没有火电就顶上。
这个锚定点的改变,就造成了当下火电无敌。
因为这意味着火电电价和新能源电价竞争,从上网火电电价变成燃料成本竞争。
当下无敌,西北低于0.15。东部低于0.25。
那些所谓新能源成本大降,火电要完蛋的逻辑就完全没了。
因为一个是竞争时候,火电就比你便宜,那新能源还有没有的时候。
这个是最底层逻辑。
然后就是分两条线分别看资产。
一个是火电
火电资产分两个大点
纯粹发电资产。
按规模看30 万以下,30 万,60万,100万。
我前面反复说过13年发改委把60万机组审批权下放。
那为啥不是100万,因为100万国产化不成熟。
所以能看到华能有16个100万机组,几乎都是10年以前建成的。
13年这个文下发后,各省就大干60 66万机组了。
要等到这次电网稳定性需求,再大建火点,才有大批100万机组了。
而火电单机的规模上升,对应单位投资额下降,人员等维护成本也大规模下降。
但是叠加煤价、折旧等综合比较呢。
未来20年老机组并不比新建100万机组差多少。
当然像华能的已经投产近20年老机组优势是无敌的。
未来度电利润会超过1毛,比水电还好。
第二个看供暖供热
我说因为北方还有一定量的独立供暖商,这就决定了随着煤价跌破热电联产企业盈亏线,北方热电企业会有一个额外红利。
这个在今年$大唐发电(00991)$ 大唐发电有验证了。
南方能供热的当然更好。比如$华能国际电力股份(00902)$ 华能的古雷电厂。
这些大背景呢,就决定了火电资产的走势。
但是这些和绝大多数网友和证券分析师和核心逻辑有巨大偏差。
就是我从前年开始说,华能和华润的火电度电利润会趋同。
那时候总有人蹦出来说华能管理不行,$华润电力(00836)$ 管理能力甩华能一条街。
这个今年完全验证了我的判断,今年华能不仅追上了,还超过润电了。
明年估计润电会追回来,不是靠管理,是靠新增6个百万大机组。
没意外的话,下半年度电利润会提升一分以上。
无论是网友还是分析师,都有一个没说出来的底层逻辑。就是以为国家出了什么容量电价什么这那,利好火电,就是垃圾能不能挽救,好的电厂就是好上加好。
我一直说中国电力行业是公共事业,但是是博弈。
而且是以省为单位博弈。
这就决定了,大政策出完,各省的分别调整,虽然是围绕电企综合回报irr来谈判博弈,但是不是有的留下,新增的好处加上,而是全部重弹。
就不会发生球友和砖家意淫的好上加好。
这些有了。
再看新能源。
核心逻辑是一个。
就是博弈。
什么机制电价,什么这那。
自己不要去瞎算,算不明白。
国家给的机制电价保irr6,那最终的结果就不会差,
但是各省会不会这个好一点那个差一点?
会。
会不会今年不够,明年调整?
会。
这都是博弈一部分。
所以买全国性大公司会好一点,风险低一点。
其他的没有了。
数钱行情马上来了。